-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运动和力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根据电风扇铭牌上提供的信息,你能推测该电风扇()


A.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
B.在小于220伏电压下均能正常工作 |
C.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均为50瓦 |
D.重力为4.1千克 |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定律之一,下列有关该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根据该定律可知:某个人具有的能量总是保持不变 |
B.“摩擦生热”是创造热能的过程,说明能量可以从无到有创造出来 |
C.自然界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多么巧妙,都是徒劳 |
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能量是不守恒的 |
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根据目前的认识,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工业生产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5的主要。它会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

(1)“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2)霾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建筑工地施工时尘土飞扬所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3)将汽车由燃烧汽油、柴油等改为使用电力,是从源头减少“霾”的重要措施。某款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其电池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①若给这款电动汽车充电,则充电机的正常输出功率为多少?________
②电动车以54km/h的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输出功率是36kw,计算此时的阻力。________

(1)“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
(3)将汽车由燃烧汽油、柴油等改为使用电力,是从源头减少“霾”的重要措施。某款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其电池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所示。
电池类型 | 电池标准容量/Ah | 充电电压/V | 充电时间/h |
磷酸铁锂 | 200 | 380 | 3.8 |
①若给这款电动汽车充电,则充电机的正常输出功率为多少?________
②电动车以54km/h的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输出功率是36kw,计算此时的阻力。________
一辆质量是3.5×103kg的汽车不慎陷入泥泞地面,汽车司机组织人们用如图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已知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F保持1.5×103N,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求:
(1)拉力F做的总功。
(2)有用功的大小。
(3)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1)拉力F做的总功。
(2)有用功的大小。
(3)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小科在体育活动中看到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不同,他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中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中深度均为h3,且h1<h2<h3。

(1)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A、C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中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A、C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中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小科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其他条件相同;分别记录加热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升高的温度高,则甲吸收的热量多 |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升高的温度高,则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
C.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 |
D.若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2.4×103J/(kg•℃) |
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子弹水平穿过苹果的瞬间
A.![]() 小刚用弹弓将“子弹”弹射出去 |
B.![]() 小强脚踩画板从高处滑下 |
C.![]() “明珠线”上的轻轨车无动力滑上站台 |
D.![]() |
如图所示,滑轮重10N,绳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若用 F="50N" 的拉力使物体A在竖直方向匀速向上运动4m,那么,A物体的质量是______kg,该装置此时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4.8×103Pa.如图装置中,桶D固定,高h=0.5m;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大小为24N的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桶底的压强为1.6×103Pa,若仍用力F在C点处竖直向上提横杆(C点未在杆上标出),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桶底压强为1.0×103Pa,已知横杆长OB=0.8m,OA=0.6m,g取10N/kg,一个标准大气压1×105Pa,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1)求物体M的密度?
(2)求OC长度
(3)现在桶内放满水,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至少需要多大的竖直向上的力才能将物体拉离桶底?

(1)求物体M的密度?
(2)求OC长度
(3)现在桶内放满水,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至少需要多大的竖直向上的力才能将物体拉离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