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于中子数为82 |
B.该元素原于中子数为57 |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
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C.H2O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
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如图所示(小圆圈代表碳原子).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为同种物质 |
B.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
C.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
D.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铁____ 锌____ 钡____ 硫____ 2个铝原子_____ 镁离子____氢氧根离子____ 铵根离子____ 硫酸根离子_____氖气____ 氯气____二氧化锰____ 碳酸钠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氯化钙____氢氧化钾____
铁____ 锌____ 钡____ 硫____ 2个铝原子_____ 镁离子____氢氧根离子____ 铵根离子____ 硫酸根离子_____氖气____ 氯气____二氧化锰____ 碳酸钠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氯化钙____氢氧化钾____
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 水银(Hg)、升丹(HgO) 、朱砂(HgS) 、轻粉(Hg2Cl2),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_____,朱砂(HgS)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市场上有一科常见的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化学式为C4H4FeO4)。
(1)速力菲药片是____(选填 “纯净物”或“混合物" )。
(2)某孕妇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则一天孕妇通过药片补充铁元素多少毫克? ______
(3)在琥珀酸亚铁片剂中Fe2+的含量为16.0%。该片剂中Fe2+在空气中易变质,国家规定该片剂中Fe2+变质超过10。0%即不能再服用。为检验某药店出售的琥珀酸亚铁片剂是否失效,取10.0g该片剂经测定含Fe2+1.52g。该片剂____服用(选填“能”或“不能”)。(Fe2+变质过程中引起片剂总质量的变化忽略不计。)
(通用名称) | 活泼酸亚铁片 | (商品名称) | 速力菲 |
(成分) | 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克及其它辅料蔗糖等。 | ||
(适应症) |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治疗。 | ||
(用法与用量) | 口服 | ||
用于治疗:成人一日2~4片,儿童一日1~3片,分次服用。 | |||
用于预防:成人-日1片,孕妇一日2片,儿童一日0。5片。 |
(1)速力菲药片是____(选填 “纯净物”或“混合物" )。
(2)某孕妇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则一天孕妇通过药片补充铁元素多少毫克? ______
(3)在琥珀酸亚铁片剂中Fe2+的含量为16.0%。该片剂中Fe2+在空气中易变质,国家规定该片剂中Fe2+变质超过10。0%即不能再服用。为检验某药店出售的琥珀酸亚铁片剂是否失效,取10.0g该片剂经测定含Fe2+1.52g。该片剂____服用(选填“能”或“不能”)。(Fe2+变质过程中引起片剂总质量的变化忽略不计。)
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甲: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的___.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甲: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的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