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不同食物所蕴含能量的多少。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体积要相等
B.增加试管中水的质量就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通过水温变化就能计算出不同食物所蕴含的能量
D.实验中注意挡风,目的是让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尽可能的被水吸收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周六到了,八(8)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郊游,同学们来到一片树林边,呼吸着树林里清新的空气,同学们都驻足不前了。
(1)这是因为树木等植物利用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和从土壤中获得的____________在阳光下进行____________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供给生物进行_____________。
(2)穿过树林,那里有一片空地,大家将带来的家伙一古脑儿地摆在那儿,有的同学去捡石块搭灶台用,有的同学忙着找水。忙了半天,灶火终于点起来了,可就是火势小了点。大家围坐在一块,都在商讨着怎么使火烧得更旺。小亮说,用扇子扇可以使它烧得更旺;小宇说,用扇子会使火熄灭,老师却说,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番折腾,火终于烧旺起来,锅里的水也不时地冒出一个个的气泡,老师又借题发挥了:水是由________构成,也可以说是由_________组成,水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只是分子间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4)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不忘将食物下锅,手忙脚乱地总算将这一顿给弄出来了。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的。收拾残局时,火还没有灭,于是有同学去用水将火给浇灭。请指出灭火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槽的作用是电解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______(填字母)。
A.太阳能→电能→热能
B.化学能→电能→热能
C.太阳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D.电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3)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__。
(4)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同学为了测定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现提供的化学试剂有:铜粉、氧化铜、无水氯化钙、硫酸铜晶体、稀硫酸、稀硝酸、浓硫酸、浓盐酸、锌粒。

(1)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进气管出口为多孔球泡,多孔球泡除导气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完成后,冷却时,发现玻璃管D中有水珠残留,此时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反应前,先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分别依次为W1和W2,反应完成之后,冷却、再称量,质量分别依次为W3和W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的算式为(用含W1、W2、W3和W4的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要求实验更精确,可在装置E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此U形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测得m(H):m(O)>1:8,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装置C中硫酸的浓度不大,作用不太好
B.装置E后缺少干燥装置
C.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时,称量值均偏大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水”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读取量筒中的水的体积
B.向外抽气使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C.结晶时待水完全蒸发,在停止加热
D.电解水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测定水的组成,小辉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己→甲→戊→丁→乙→丙,装置丙不能省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克,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克,丙装置增加了0.6克,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2
38
35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将含有HCl和水蒸气的H2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试管中的现象是__。
(2)乙中装的是生石灰,其作用是____,实验前向丙中放入CuO的操作是________。
(3)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见表: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玻璃管)的质量/g
75.6
69.2
(氧化钙+U形管)的质量/g
110.8
118.0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计算式为______;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计算式为____。实验结束后,若丙处仍有少量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或“无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①测定出通氢气前后Ⅱ的玻璃管(包括内容物)的质量差;②测定出通氢气前后Ⅲ的U形管(包括内容物)的质量差;③计算出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为了实验的安全进行,他在实验前,先对Ⅰ装置产生的气体进行__________。
(2)若测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下列原因中不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是(____)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等效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都是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