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 呼吸作用
- +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 血液
- 心脏和血管
- 血液循环
- 血型与输血
-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 能量的获得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①、③血管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③血管为肺动脉 |
B.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 |
C.①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
D.①血管为体静脉 |
下表是某成年男子血液的化验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
(1)依据化验项目第 项判断此人有炎症,原因在于 数目高出正常值。
(2)依据化验项目第①项判断此人患有贫血。请在下列四项中选择:他应该多吃含 丰富的食品。(可多选)
| 化验项目 | 正常情况 | 化验结果 |
血液 | ①血红蛋白 | 120~150克/升 | 100克/升 |
②白细胞 | 4×109~10×109个/升 | 16×109个/升 | |
③血清 | | 含抗A凝集素 |
(1)依据化验项目第 项判断此人有炎症,原因在于 数目高出正常值。
(2)依据化验项目第①项判断此人患有贫血。请在下列四项中选择:他应该多吃含 丰富的食品。(可多选)
A.钙 | B.铁 | C.维生素B1 | D.蛋白质 |
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左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液涂片,其中的B是 细胞。
(2)图右表示血液流经人体组织细胞时进行的物质交换,其中能使甲乙气体进出交换的血管类型是 。

(1)图左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液涂片,其中的B是 细胞。
(2)图右表示血液流经人体组织细胞时进行的物质交换,其中能使甲乙气体进出交换的血管类型是 。
在地震中,某大爷受重伤,紧急抢救需要输血,原则上要输 __。但是现场找不到合适血型的人,医生接受了志愿者甲(O型)的献血200ml,志愿者乙(B型)却被医生婉拒了,由此可以判断,老大爷的血型是__ ___。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针对下列图示,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
B.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
C.乙图为某人的心动周期,在两小时内,此人的心房收缩期时间是900秒 |
D.甲图A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
抽血化验时,护士会用橡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橡皮管下方鼓起来的是________,而_________则会变扁
A.(填“静脉”或“动脉”或“毛细血管”) |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出的血管是 (填字母和名称)再判断出其它血管。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下图是皮肤的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是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图。

A B C

从图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出的血管是 (填字母和名称)再判断出其它血管。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下图是皮肤的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是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图。

A B C
一天,秦丽上午第二节课感觉头晕得厉害。校医根据她没吃早饭判断,是因为低血糖导致脑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在喝了一杯葡萄糖水之后,症状很快消失。请根据右面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把下面秦丽对葡萄糖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整个过程补充完整。

(1)秦丽喝下的葡萄糖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处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处血液还经过气体交换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_____血,最终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2)心室收缩,这些血液进入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氧气,携带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再次进入心脏。
(3)随后,这些血液在心室收缩的压力下,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又经过向头部分支的血管运送到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1)秦丽喝下的葡萄糖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处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处血液还经过气体交换变成含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_____血,最终汇集到(___)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2)心室收缩,这些血液进入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氧气,携带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再次进入心脏。
(3)随后,这些血液在心室收缩的压力下,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又经过向头部分支的血管运送到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请回答: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握紧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握紧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