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血液
- 心脏和血管
- 血液循环
- + 血型与输血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凡和小金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细胞和血涂片,分别获得了如图图像:

(1)小凡同学想将视野中如图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____)
(2)图丙中的①、②、③是小金同学在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其中能保护身体,抵抗细菌等侵袭,参与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填序号)。
(3)人的ABO 血型由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决定。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 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 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的血型是_____。

(1)小凡同学想将视野中如图甲所示的像转化成如图乙所示的像,则应将载玻片(____)
A.顺时针转动 90° | B.逆时针转动 90° | C.向左上角移动 | D.向右下角移动 |
(3)人的ABO 血型由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决定。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 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 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的血型是_____。
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______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______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
血型 | 凝集原 | 凝集素 |
A型血 | CuCl2 | Na2SO4 |
B型血 | Ba(NO)2 | NaOH |
AB型血 | | / |
O型血 | / |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______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______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
2018 年 9 月 28 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 7.4 级地震,引发震中附近海域发生 1.5 米至 2 米高海啸,灾区满目疮痍,宛如“人间地狱”。海啸之所以能摧毁人们的家园,这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_____能;医务人员正在给一失血过多的伤者进行输血,已知该患者为 AB 型血,则应给其输入大量的_____型血。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一旦受伤就血流不止者应该输入()
A.血浆 | B.红细胞 | C.白细胞 | D.血小板 |
(8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4)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 决定的。
(5)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 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 。
(6)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 ,丁的血型是 。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
(4)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 决定的。
(5)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 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 。
(6)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 ,丁的血型是 。
(6分)小明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根据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引起肺炎的细菌在人体内的增殖方式为 生殖,其营养方式的类型为 型。
(2)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发生__ ____作用使发热病人在__ _____中形成全身肌肉酸痛的感觉。
(3)体温升高对人有利的方面是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等,以上这些有助于康复的免疫反应属于 免疫。
(4)小明康复后用A型和B型血清对17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8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10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4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和O型的总人数为________________。
(1)引起肺炎的细菌在人体内的增殖方式为 生殖,其营养方式的类型为 型。
(2)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发生__ ____作用使发热病人在__ _____中形成全身肌肉酸痛的感觉。
(3)体温升高对人有利的方面是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等,以上这些有助于康复的免疫反应属于 免疫。
(4)小明康复后用A型和B型血清对17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8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10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4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和O型的总人数为________________。
对于大量失血病人,输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下列有关输血及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只能输同型血 |
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相同 |
C.血型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 |
D.血型由遗传决定 |
2013年吉林震灾大批伤员需要输血抢救,当地库存血供不应求,各族人民踊跃献血,确保灾区供血。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在献血时,抽的是_____ (填“动脉”或者“静脉”)血。
(2)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____________决定的。
(3)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___________,丁的血型是___________。
(5)某人因急性肠炎而不能献血,治疗急性肠炎往往需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图)的顺序是( )。

(1)人在献血时,抽的是_____ (填“动脉”或者“静脉”)血。
(2)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____________决定的。
(3)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能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甲的血型是___________,丁的血型是___________。
(5)某人因急性肠炎而不能献血,治疗急性肠炎往往需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图)的顺序是( )。


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经检验只能接受同型血,异型血都不适用,则此人的红细胞上和血清中所具有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分别是()
A.含B凝集原,含抗A凝集素 |
B.含A凝集原,含抗B凝集素 |
C.无凝集原,含抗A、抗B凝集素 |
D.含A、B凝集原,无凝集素 |
在挂“吊针”前,护士常拍打我们的手背并将一根橡皮管扎紧我们的手腕,这时发现手背上的血管会隆起,隆起的血管是 ,使血管发生隆起的结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