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材料二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

(1)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在这片面积不大的西南地区为什么形成了30多个兄弟民族。
贵州省仁怀市是茅台酒的故乡。城市地处山区,企业厂房依山建设,形成蔚为壮观的“工业梯田”景观。 “工业梯田”是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原本的地形地貌并无较大改变,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造成破坏。
(3)简述仁怀市发展“工业梯田”的主要意义。(4)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概述进藏公路对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图甲为兰新高铁线路图及沿线经过的站点,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1)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2)材料二图乙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3)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城市 | 甲 | 乙 | 丙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3005.3 | 1239.2 | 1970.6 |
7月平均气温(℃) | 14.9 | 25.8 | 28.7 |
1月平均气温(℃) | -2.3 | 5.6 | 3.6 |
年平均降水量(mm) | 453.9 | 976 | 1400.7 |
【小题1】表中甲、乙、丙城市最有可能是
A.西宁、太原、济南 | B.昆明、贵阳、福州 |
C.拉萨、成都、杭州 | D.乌鲁木齐、包头、北京 |
A.光照 | B.水分 | C.土壤 | D.热量 |
新藏公路起于新疆叶城,终于西藏拉萨,1956年开始修建,路段多为简易砂砾公路,路窄,不少路段仅容单辆车通行,沿途村落稀少,行车充满艰险。库地达坂是新藏公路的其中一段,坡长达27千米。 2012~2013年新藏公路再一次全面整建,现全段为双向二车道柏油路。下面为新藏公路局部地段线路示意与所经区域地形图。

(1)分析叶城成为重要运输补给地的原因。
(2)库地达坂至三十里营房路段易受损坏、中断,试说明理由。
(3)概述全面整修新藏公路对区域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西藏的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总面积为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拉鲁湿地所在的青藏高原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
①煤 ②石油 ③太阳能 ④水能 ⑤地热能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①是拉萨市氧气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业 |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
材料一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 其谷地中游地区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 因粮食年产量大,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
材料二 目前进藏铁路只有青藏铁路。规划中的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线路全长1838千米,其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
材料三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

(1)1998 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水能富矿”“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试分析川藏铁路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
(4)图中P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藏嘎至虾日)长约76 km。该地区地形抬升扰乱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成为中低纬度的高寒气候区。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部、北部和东部高 | B.中部高,南北低 | C.南部、北部和西部高 | D.中部高,四周低 |
A.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成“V”形 | B.上游沉积物多,沿途冲积扇多且广 |
C.下游河床成“U”形,两侧河床几乎对称 | D.瀑布多因断层影响发育而成 |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 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
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 D.沙丘向湖心移动 |
①西北风
②湖陆风
③地壳隆起
④河流
⑤地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A.气候干旱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小题1】该地降水主要来自
A.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 B.太平洋的西南季风 |
C.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 D.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
A.4-9月人类活动 | B.4-9月流水 |
C.10月至次年3月冰川 | D.10月至次年3月风力 |
A.海拔高 | B.多浓雾 | C.多山谷风 | D.地形复杂 |
1960~2015年,青藏高原区的湖泊面积增加了约23%。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以夏季湖水水位升高和冬季湖水水位下降为主要特征,高原西北部湖泊则表现出夏季和冬季湖水水位均显著上升。当惹雍错位于藏北高原中部。下图为当惹雍错等深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面积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地下水 | B.气温、降水 | C.人类活动 | D.地壳运动 |
A.地下水减少 | B.南部面积扩大比北部更显著 |
C.湖底沉积物减少 | D.北部水位季节变化较南部大 |
A.降水量剧增 | B.地壳张裂 | C.全球变暖 | D.下渗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