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分别是( )
A.①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②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C.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D.④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小题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地区 (   )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小题2】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地形封闭,沙漠广布
C.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D.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 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 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小题3】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中景观),这反映了当地(   )
A.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B.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堆积作用强
C.农、牧业注重植被保护D.降水多,高山冰雪融水少
【小题2】在图中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主要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   )
A.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
C.净化空气,吸烟除尘D.丰富物种,美化环境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 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 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 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 2020 年,“试验区” 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2)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净土健康产业主要指低消耗、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产业。

材料二 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初,拉萨市完成了藏鸡、藏香、天然饮用水、奶牛、藏毯、藜米等六大净土健康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材料三 青藏地区图。


(1)图示区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决定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简述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有哪些?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设拉萨、曲水、尼木、仁布、 曰喀则等14个客运站、会让站.它是青藏铁路的支线,全程单线,最高时速120千米海拔在3600米至4000米,桥隧占总工程量的46.69%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拉日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有(   )
A.地形、聚落B.气候、地形C.聚落、技术D.技术、气候
【小题2】拉日铁路沿线桥隧占比高,众多桥隧可发挥的作用是(   )
A.保护生态环境B.增大交通流量C.节省投资成本D.降低高寒缺氧危害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巍巍的雪山脚下,大大小小的盐田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铺满眼前山麓的缓坡。“田埂”是莹白色的,这是千百年来残留的盐晶体凝结的色泽;“田”中央,有的还未注入卤水,裸露着棕红色的土层;刚注入卤水的,在阳光下反射着粼粼的光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文中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A.青海省B.四川省
C.山西省D.河北省
【小题2】文中区域多采用晒盐法制盐,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地形平坦,利于晒盐B.晒盐法历史悠久
C.海风大,蒸发快D.日照强,蒸发旺
【小题3】文中区域一直沿用的传统制盐工艺近年来受到很大冲击,保护该地制盐手工业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进一步扩大晒盐生产规模
②利用景观资源发展旅游
③开发盐的深加工产品
④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建于青藏高原的铁路被称为“天路”。201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10周年。川藏铁路则由于施工难度大,全线建成通车至少需要15年。读图回答问题。

(1)高寒缺氧使青藏铁路施工难度极大,分析该铁路沿线地区高寒缺氧的主要原因。
(2)与青藏铁路相比,修建川藏铁路的难度更大。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明建设川藏铁路遭遇的困难。
(3)试分析建设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曾是沙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如今,塔拉滩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光秃秃的沙石地面布满了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植被也重新回到这片沙化的土地,这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塔拉滩建设太阳能生态发电园的优势条件有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生态环境优美   
③太阳辐射强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塔拉滩生态发电园内植被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光伏板下
A.热量增加B.光照增加
C.风力增强D.土壤增湿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