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的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土楼是我国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
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土楼主要分布在我国
A.黄土高原 | B.东北地区 | C.东南沿海 | D.青藏高原 |
①依山就势:取材、取水方便 ②坐北朝南:防风
③人字形双坡屋顶:排水 ④墙体厚实:防风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A.水稻、油菜、茶树 | B.春小麦、亚麻、甜菜 |
C.青稞、玉米、甘蔗 | D.冬小麦、棉花、花生 |

【小题1】B、C、D、E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
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 |
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
A.图中山脉C为南北走向 | B.A、E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E |
C.B、D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B | D.B、D两地的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是D |
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 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 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 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 |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 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
C.土壤比较肥沃 | D.冬季风不能到达 |

【小题1】湖南省位于( )
A.华南茶区 | B.西南茶区 | C.江南茶区 | D.江北茶区 |
A.四合院 | B.竹楼 | C.白墙黑檐的楼房 | D.窑洞 |
A.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高原山地气候 |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下表为“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八怪 | 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
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图1为项目位置图,图2为杂交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②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③海拔较高,光照强
④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②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③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材料一:下图为云南省略图

材料二: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材料三:云南号称有“十八怪”,其中有“鲜花四季开不败”、“四季衣服同穿戴”、“过桥米线人人爱”等。
材料四: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频度最高地区之一,尤其是冬春旱情更加严重。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是 、 、 。(2)根据材料,可以判断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除此类似的产业外,云南省特色优势产业还有特色旅游、 等。
(3)材料三中“四季衣服同穿戴”之意为“全省同一时节下四季服装都有人穿着”。此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是由于云南全省南北 跨度大; 差异大,造成同一时间各地温差显著,可能穿着不同季节的衣服;而“春城”昆明形成的条件是 、 。
(4)我国西南地区严重的旱情可能对社会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 、 等。
(5)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
资溪县位于武夷山西麓,森林覆盖率达87.2%,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资溪是个移民县,特殊的人口结构造就了资溪人开放创新、敢想敢干的进取精神。1987年,有两名退伍军人率先跨出山门,在鹰潭市开起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从1993年开始,在大量能人创业成功的带动下,通过“一户带一姓,一姓带一组,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县”,资溪面包从业人员呈几何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溪面包在外地面包和食品行业的竞争中遭遇发展层次低、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困难。为此,资溪县在政府的支持下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如今,全县有一支近4万人的“面包大军”,把7500多家面包店开到全国近1000个城镇,并走出国门,涉足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成为享誉全国的“面包之乡”。
下图为资溪县简图。
(1)概述资溪县的地形特征。
(2)分析资溪县产生“面包大军”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资溪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促进面包产业良性发展可能采取的措施。

【小题1】该高铁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 B.青藏高原 |
C.黄土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
A.铁路 | B.公路 |
C.水路 | D.航空 |
从唐代以来,江南地区在我国的桑蚕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丝绸业达到顶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桑园、蚕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嘉兴一位农户说:“以前是桑蚕村,现在是蚕丝被淘宝村,其实,我们现在都不养蚕了,茧子大部分是收来的。”下图示意我国桑蚕业三大起源地及现在的优势产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江南曾经是我国最重要的桑蚕基地,桑蚕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是
A.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
B.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
C.种桑养蚕技术先进 |
D.当地市场需求量大 |
A.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
B.交通通讯发展的需要 |
C.退耕还林保护环境 |
D.桑蚕产品市场缩小 |
A.浙江 | B.山东 |
C.广西 | D.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