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高度
 
【小题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小题2】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甲-黄土高原  土层深厚,地形平坦
B.乙-内蒙古高原  草原广布,全年多雨
C.丙-华北平原  地面坦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丁-南方地区  气候温热,树木葱笼
【小题2】符合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A.春季易受冷锋的影响,春雨绵绵B.梅雨季节时间较长,对作物生产不利
C.秋季受高压控制,多秋高气爽天气D.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
A.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B.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000米之间,主峰太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1)设计一表格,以表格形式概括说明上述图文资料内容,并完成表格。
(2)年降水量北坡山麓为600~700mm,南坡山麓为750~900mm,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秦岭——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主峰太白峰海拔3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秦岭——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剪纸(下图)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四川盆地文化B.华北平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D.江南水乡文化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省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省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该省的简称是晋
C.该省有色金属矿产丰富D.图中经过该省的铁路是包兰线
【小题2】图中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限制甲自然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热量②与甲自然区相比乙自然区多人工林
③丙自然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④丙自然区多属外流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小题2】甲乙丙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水文、生物B.地形、植被C.气候、生物D.地形、气候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在区域为________区,C为________区,D为________区。
(2)C、D区域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
(3)A、B间以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4)B与C相邻处属于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
(5)表中数据分别表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序号的对应关系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小题2】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