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理现象应是(  )
A.滑坡B.泥石流
C.崩塌D.塌陷
【小题2】造成该地理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岩石风化程度较高,易破碎 ②植被覆盖度较低 ③降水丰富,强度大 ④人类建设梯田等活动的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B.暴雨集中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小题2】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③④⑤B.②③④
C.①②D.①④⑤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到图乙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_______。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1年6~7月间,欧洲很多国家遭受到多年不遇的水灾,造成许多国家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这些国家处于(  )
A.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D.北纬60°~70°自然灾害带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震动峰值反映了地震过程中某一时刻地震振动的最大强度,其加速度往往用烈度值(烈度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换算,作为设计工程建设的抗震标准。下图为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数值大说明该地海拔高、人口密集
B.②地数值较大说明该地地震的破坏较小
C.③地数值大说明该地发生地震的频率高
D.④地数值小说明该地地震时建筑受损小
【小题2】新疆地区每年约有3万次地震,但其损失小于其他同等频度的地区,主要原因有(  )
A.经济落后,地震损失较小
B.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
C.科技发达,抗震能力较强
D.地势平坦,避震设施较好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3年至2014年4月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从板块构造的角度,描述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世纪后期,非洲是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洲,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强度大
B.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
C.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
D.城市化水平高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1950~2010年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分类统计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由表中数据可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是(  )
A.保持不变B.增长变慢
C.加速增长D.逐步减少
【小题2】气象类和非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  )
A.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加速增长,而非气象类近40年变化相对较小
B.气象类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不大,而非气象类在逐渐减少
C.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变缓,而非气象类基本不变
D.气象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稳中有升,但增长幅度不大,而非气象类加速增长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是1975~2001年各大洲各自然灾害次数占全球灾害总次数的比重(%)统计表。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非洲、亚洲、欧洲、大洋洲B.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C.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D.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小题2】①大洲地质灾害比重较低,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B.地壳运动相对较稳定;气候干旱
C.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较平坦
D.位于板块张裂边界附近,地壳较稳定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