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原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又称水凤仙)是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凤眼莲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于1901年作为花卉被引入中国,上个世纪曾作为猪饲料推广,后来在全国各地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凤眼莲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
分析凤眼莲疯狂滋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km)。下图示意38°N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 )
A.以中源地震为主 | 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 |
C.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一侧 | 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 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
读2017年5月与去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小题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大幅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今年( )

【小题1】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滑坡 | B.风暴潮 | C.塌陷 | D.泥石流 |
A.地震少于去年同期 |
B.强降水少于去年同期 |
C.各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植被覆盖率高于去年同期 |
D.人类活动对山区破坏程度较小 |
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灾情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灾情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次山体垮塌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该次山体垮塌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体垮塌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B.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
C.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形成一般有三个控制因素: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
D.该山体垮塌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
读①②③④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下面三题。


【小题1】从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来看,干旱、洪涝、寒潮均较少的最有可能为( )
【小题2】与我国春旱现象典型地区气候最接近的是( )
【小题3】①地“伏旱”现象非常突出,该地最有可能分布在( )


【小题1】从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来看,干旱、洪涝、寒潮均较少的最有可能为(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红海两岸 | B.江浙沿海 |
C.亚平宁半岛 | D.印度半岛 |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
C.由于降水较少我国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洪涝较多 |
A.4—9月 | B.5—11月 | C.7—8月 | D.6—8月 |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Ⅰ);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Ⅱ)。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