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2016年5月19日以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9省(市、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滑坡等灾害,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些受灾省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2】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
【小题1】这些受灾省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A.气候复杂多样 |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
C.地形复杂多样 |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
从 2006年 4月16日夜间开始,受蒙古气旋南部偏西风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中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浮尘天气。这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其中5次是强沙尘暴。据此回答
【小题1】沙尘暴属于( )
【小题2】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
【小题3】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③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小题1】沙尘暴属于( )
A.气象灾害 | B.海洋灾害 | C.地质灾害 | D.天文灾害 |
A.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 |
B.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 |
C.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 |
D.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 |
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③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非常广泛的自然灾害。据此完成下列题。
【小题1】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小题2】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1】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
C.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洪水 |
D.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 B.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 | D.植被破坏严重 |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②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④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影响较小②江南丘陵降水丰沛,地下水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西南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我国东部许多大城市④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一级别的地震发生时,其破坏程度基本是 ( )
A.震源越深,破坏性越大 | B.震中距越长,破坏性越大 |
C.地质基础越坚实,破坏性越大 | D.地壳有断裂的地方破坏性大 |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约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2003年夏季风强盛 |
B.2003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 |
C.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 |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