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获利最少的分工区间。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丧失,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①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小题2】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小题3】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移师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①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 B.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 |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
A.税收政策 | B.土地成本 |
C.能源价格 | D.劳动力价格 |
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世纪60—70年代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为主;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台湾接受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向大陆投资并将制造业向大陆转移。近年来中国台湾经济逐渐衰落,中国台湾制造业投资在大陆逐渐减少,而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投资逐渐增多,但仍有超过50%的制造业在大陆投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台湾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2】20世纪70—80年代台湾企业到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
【小题3】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相比,目前中国大陆发展制造业具有的区位优势是
【小题1】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台湾的主要影响是
A.加剧台湾就业形势紧张 | B.改善美国生态环境 |
C.台湾放松环境管治要求 | D.降低美国产业竞争力 |
A.石油化工 | B.信息产业 |
C.纺织工业 | D.精密仪器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 B.原料价格较低 |
C.劳动力价格较低 | D.环保要求较高 |
中国纺织业领先于东部沿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导致某产业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推移难以秩序进行的情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对当前纺织业转移方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小题2】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是
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
②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
③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④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
【小题1】下列对当前纺织业转移方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粤流向晋 | B.苏流向桂 | C.鲁流向湘 | D.津流向冀 |
A.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 | B.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
C.中西部地区原料不足 | D.中西部地区能源短缺 |
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
②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
③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④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小而全部供出口 |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小趋势 |
D.该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③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③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它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示范作用。下图为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①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
②科技发达
③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强,经济基础好
④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
⑤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
【小题2】关于该示范区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目前该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中,最不可能的是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①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
②科技发达
③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强,经济基础好
④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
⑤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③⑤ |
A.有利于减缓该区农村老龄化速度 |
B.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改善 |
C.容易导致区域内部重复建设,产生恶性竞争 |
D.有利于加快该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
A.组装制造业 | B.有色金属冶炼业 | C.电子装配业 | D.高级时装业 |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至2002年止,东亚和东南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
【小题2】东亚、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

【小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
A.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
B.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C.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
D.全球制造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
A.纺织工业 |
B.钢铁工业 |
C.信息产业 |
D.石油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