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图中最适合由北京迁移到河北的产业是
A.医药制造业 | B.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C.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D.纺织业 |
A.污染严重 | B.占地面积大 | C.降低劳动力成本 | D.资源丰富 |

【小题1】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
“西部大开发”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
D.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 |
①部分服装、玩具厂 ②部分鱼、虾等水产品加工企业
③部分发电、冶金、化工企业 ④部分软件开发企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指标表示劳动力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技术密集型 | B.资源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资金密集型 |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
增速(%) | 比重(%) | 增速(%) | 比重(%) | 增速(%) | 比重(%) | |
销售 产值 | 1.5 | 91.7 | 24.1 | 5.1 | 25.6 | 3.2 |
投资 | 1.4 | 60.0 | 46.6 | 26.5 | 72.3 | 13.5 |
【小题1】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技术 | B.交通 | C.政策 | D.环境 |
A.硬件制造 | B.品牌营销 | C.信息传输 | D.软件设计 |

【小题1】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三对应的是
A.时装设计 | B.炼铝厂 | C.电视机装配厂 | D.水果罐头厂 |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1年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 B.原料 | C.市场 | D.技术 |
①可能使转入地已迁出的人口开始回流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第一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哲的贸易动态分析模型有助于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该模型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采用贸易量(进口、出口)来考察国际产业转移情况,模型把世界贸易国分为三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各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各国)。下图是对该理论的形象表述。

贸易动态分析模型图中横轴代表时间(以T表示),纵轴代表新产品的贸易量,原点0的上方代表净出口,原点0下方代表净进口,离原点0越远数值越大。从0到T1为发达国家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无出口,仅满足国内需求。从T1开始产品逐渐成熟,发达国家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小国,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从而刺激了其国内厂商模仿或引进技术。T2早期发达小国开始国内生产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后期进口明显下降;这时发达国家开始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1)阐述从T4至T5阶段三组国家的该产品贸易动态演变。(2)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和产业承接国产生的正、负效应。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目的是
A.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 B.提高劳动力成本 |
C.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 D.减缓企业用工荒 |
A.促进东部地区工业化发展 | B.加大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 D.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下图结合就业人均GDP排名,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下图是对9个国家进行的数据统计。
分析图表完成下列各题。国家 | 就业人均GDP排名 | 少儿人口总数排名 | 海岸线长度排名 | 物流效率排名 | 腐败感知指数排名 | 综合得分 |
印度尼西亚 | 4 | 2 | 1 | 4 | 3 | 16 |
菲律宾 | 3 | 6 | 2 | 7 | 7 | 25 |
甲 | 9 | 3 | 3 | 1 | 1 | 17 |
墨西哥 | 7 | 5 | 4 | 5 | 6 | 27 |
乙 | 5 | 4 | 5 | 8 | 4 | 26 |
土耳其 | 8 | 8 | 6 | 2 | 2 | 26 |
丙 | 2 | 1 | 7 | 6 | 3 | 19 |
阿根廷 | 6 | 9 | 8 | 9 | 8 | 30 |
越南 | 1 | 7 | 9 | 3 | 9 | 29 |
【小题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A.中国、巴西、俄罗斯 | B.巴西、俄罗斯、中国 |
C.美国、巴西、印度 | D.印度、巴西、美国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甲国转移 |
B.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
C.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
D.乙国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 |
A.劳动力素质高 | B.基础设施水平高 |
C.政策更优惠 | D.市场规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