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成为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条件良好,近几年广东就有近万家企业转移至此,产业产值达万亿规模。下图为湘南地区图。

(1)对比分析广东省大量产业转移到湘南地区的原因。
(2)大量的产业转移到湘南地区,试分析其对湘南地区的有利影响。
(3)湘南地区目前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区域,你是否赞同湘南地区继续大量承接来自外省的产业转移?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再工业化将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 | 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
C.传统工业全面复兴 | 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
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
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南省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是
A.技术指向型 | B.劳动密集型 | C.资金密集型 | D.市场指向型 |
①基础设施 ②市场需求 ③投资环境 ④气候资源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世纪后期斯洛伐克汽车工业岌岌可危,面临瓦解。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斯洛伐克迎来了希望,2015年斯洛伐克每千人生产汽车190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占斯洛伐克工业总产值的44%、出口的40%,目前汽车从业人员12.6万人。论汽车产业水平,斯洛伐克很早就获得了德国大众的质量体系认证;论人力资源斯洛伐克的汽车产业工人的素质高于其他欧盟国家,但成本低廉。2015年英国捷豹路虎公司与斯洛伐克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新工厂将于2018年投产,年产汽车15万-30万辆。近期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进一步发展汽车业的思路,力争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汽车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斯洛伐克人民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1)与英国相比,斯洛伐克汽车工业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2)简述西欧汽车工业转移对斯洛伐克的积极影响。
(3)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汽车工业协调发展,请你从生产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读下表,
投资地区 | 招商门槛 | 土地价格 | 平均工资水平 | 环保门槛 |
苏南 | 5000万元 | 30万元左右 | 1500元左右 | 禁引污染企业 |
某市 | <5000万元 | 2万元左右 | 500元右左 | 免征排污费 |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①生产规模大
②劳动力需求量大
③技术含量高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产业结构
②地租水平
③工资水平
④公民素质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1990~2003年,影响浙江纺织业、缝纫机械制造、木材加工业、皮革制造业四行业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技术优势 | B.产业转移 |
C.市场容量 | D.基础设施 |
A.浙江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 B.上海产业发展趋向低端化 |
C.上海制造业逐渐衰弱 | D.浙江制造业竞争力增强 |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表示意上海与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的产业竞争力系数。
制造业部门 | 1990年 | 2010年 | ||
上海市 | 安徽省 | 上海市 | 安徽省 | |
铜器 | 1.3 | 6.7 | 2.5 | 7.6 |
普通服装 | 7.2 | 2.3 | 5.5 | 9.4 |
普通家电 | 9.5 | 2.2 | 12.1 | 7.4 |
电子通信 | 11.6 | 0.6 | 11.9 | 4.0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上海向安徽转移趋势最明显的是( )
A.铜器制造 | B.普通服装 |
C.普通家电 | D.电子通信 |
A.降低工业产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
B.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
C.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际协调发展 |
D.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
A.上海普通服装规模一直小于安徽 |
B.上海铜器制造业大规模向安徽转移 |
C.安徽向外输出家电规模在扩大 |
D.安徽电子通信产品向上海大规模输出 |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下表结合就业人均GDP排名,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下表是对9个国家进行的数据统计。
国家 | 就业人均GDP排名 | 少儿人口总数排名 | 海岸线长度排名 | 物流效率排名 | 腐败感知指数 | 排名综合得分 |
印度尼西亚 | 4 | 2 | 1 | 4 | 3 | 16 |
菲律宾 | 3 | 6 | 2 | 7 | 7 | 25 |
甲 | 9 | 3 | 3 | 1 | 1 | 17 |
墨西哥 | 7 | 5 | 4 | 5 | 6 | 27 |
乙 | 5 | 4 | 5 | 8 | 4 | 26 |
土耳其 | 8 | 8 | 6 | 2 | 2 | 26 |
丙 | 2 | 1 | 7 | 6 | 3 | 19 |
阿根廷 | 6 | 9 | 8 | 9 | 8 | 30 |
越南 | 1 | 7 | 9 | 3 | 9 | 29 |
分析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
A.中国、巴西、俄罗斯 | B.巴西、俄罗斯、中国 |
C.美国、巴西、印度 | D.印度、巴西、美国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甲国转移 |
B.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
C.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
D.乙国存在过度城市化问题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F 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可减少贸易障碍 | B.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 |
C.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 | D.可减少运输成本 |
A.员工培训 | B.生产自动化 | C.技术研发 | D.厂区扩大化 |
从2004年至2014年,中国制造业成本中,工业电力消耗从每千瓦时7美元升到每千瓦时11美元;天然气成本从每百万英热单位5.8美元升到每百万英热单位13.7美元;工资水平从时薪4.35美元涨到12.47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35%。下表为“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成本指数(以美国为基准)表”。
国家 | 中国 | 德国 | 美国 | 英国 | 泰国 | 印度尼西亚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指数 | 96 | 121 | 100 | 109 | 91 | 83 | 115 | 130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从2004年至2014年,下列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最快的是( )
A.薪酬 | B.工业天然气 | C.工业电力 | D.人民币汇率 |
A.欧洲西部 | B.北美洲 | C.东南亚 | D.大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