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小题2】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小题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工业 | B.冶金工业 | C.服装工业 | D.食品工业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京津唐地区 | D.东北地区 |
下图为非洲五大地区2012年人均GDP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非洲经济呈现“南北发达,中部贫困”的分布格局,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候 ②水源 ③矿产资源 ④交通 ⑤产业结构 ⑥劳动力
【小题2】为促进非洲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逐渐从北非与南非沿海地区向非洲大陆中部迁移,其转移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小题1】非洲经济呈现“南北发达,中部贫困”的分布格局,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候 ②水源 ③矿产资源 ④交通 ⑤产业结构 ⑥劳动力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A.纺织工业 | B.造船工业 | C.钢铁工业 | D.化学工业 |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小题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能源供应 ②政府合作 ③家乡投资 ④土地价格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 B.经济结构 | C.能源结构 | D.开发战略 |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
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
C.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
D.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 |
①能源供应 ②政府合作 ③家乡投资 ④土地价格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阿迪达斯是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1980年开始关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后逐渐将其生产线转入中国东莞、中山等城市,到2006年,阿迪达斯在中国建立了世界范围内产能最大的生产流水线。然而,2012年左右,印度尼西亚开始超越中国成为了阿迪达斯全球产能最大的制造国家。2017年,阿迪公司更是宣布重回德国开设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80年阿迪达斯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形式最可能是
【小题2】与印度尼西亚生产线相比,德国智能机器人生产的优势有
①生产周期缩短 ②原料浪费减少 ③员工监管不便 ④工资占比大
【小题1】1980年阿迪达斯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形式最可能是
A.进行品牌推广 | B.建立仓储中心 | C.建设生产中心 | D.设立研发中心 |
①生产周期缩短 ②原料浪费减少 ③员工监管不便 ④工资占比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 B.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 |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 D.市场广阔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沿江的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是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材料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图。

(1)简述长江流域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4)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长江流域的分工合作。此种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地理学的什么思想?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沿江的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是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材料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图。

(1)简述长江流域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4)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长江流域的分工合作。此种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地理学的什么思想?
下图示意1993——2006年我国制造业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时期,我国制造业
【小题2】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东部地区产业并未向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该时期,我国制造业
A.工资总量中部地区最少 | B.人均工资水平差距拉大 |
C.人均工资东部增长最慢 | D.西部发展速度快于东部 |
A.国家政策 | B.工资水平 | C.开放程度 | D.交通运输 |
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小题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小题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
下表为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数据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区域中,最接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小题2】④地承接转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小题1】四大区域中,最接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石油化工 | B.飞机制造 | C.食品加工 | D.电子装配 |
“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小题2】影响箭头②代表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小题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A.劳动力成本上升 |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
D.人才流失严重 |
A.经济 | B.政策 | C.教育 | D.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