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2: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龙滩水电站等五座大型水电站。
材料3: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上游。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材料1: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2: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龙滩水电站等五座大型水电站。
材料3: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上游。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2】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空气污染 |
A.应加大调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
B.应提高调入区的资源开发保护意识 |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D.加快调入区的资源开发,带来生态破坏;改善调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污染 |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
A.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 |
B.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
C.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拉动 |
D.有利于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 |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它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困难期,不少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仅有少部分可算踏入工业3.0时代。近年来,曾经创造过新中国多个第一的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而广东佛山的先进制造业异军突起。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小题2】与东北相比,佛山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根本优势在于
【小题3】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是
【小题1】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A.环境污染加重 | B.产品滞销 | C.产业转移 | D.就业压力减小 |
A.产业基础 | B.劳动力价格 | C.国家宏观政策 | D.市场经济环境 |
A.电梯装备、化学工业、服装制造 | B.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 |
C.新材料工业、冶金工业、信息技术产业 | D.汽车产业、电子装配、核电装备 |
读东亚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路线中,顺序正确的是( )
【小题2】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示意图中,c是指( )

【小题1】IT产业在东亚内部各国和地区之间转移的路线中,顺序正确的是( )
A.乙→①→②③ | B.乙→③→④→② |
C.乙→③→④⑤ | D.乙→①→③→⑤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
C.加工和组装环节 | D.市场和运输环节 |
随着南水北调通州支线工程的建设,通州新城的居民2016年7月已经喝上了“南水”。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经过的干湿区。
(3)受水区使用调来的水,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1)指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经过的干湿区。
(3)受水区使用调来的水,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读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劳动力需求量大 ③技术含量高 ④污染严重
【小题2】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①产业结构 ②地租水平 ③工资水平 ④公民素质

【小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劳动力需求量大 ③技术含量高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产业结构 ②地租水平 ③工资水平 ④公民素质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主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到广州,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是龙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省级行政区。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图示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共同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都能起到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大气环境的作用②主要供气源地都是新疆 ③都跨越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和三大自然区 ④穿越的东西走向山脉都是南侧降水比北侧的多⑤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小题2】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西段都经过了甘肃,且在甘肃的走向基本相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小题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很多支线管道,其作用是 ( )


【小题1】关于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共同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都能起到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大气环境的作用②主要供气源地都是新疆 ③都跨越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和三大自然区 ④穿越的东西走向山脉都是南侧降水比北侧的多⑤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①⑤ |
A.与兰新铁路平行,便于铁路与管道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 |
B.取道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工程量小 |
C.途经河西走廊,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D.甘肃境内天然气田多,可为管道提供充足的补充和调峰气源 |
A.都是为了便于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 |
B.都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
C.西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东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
D.东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西段的支线管道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一线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
C.补充气源 |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
A.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
B.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
C.天然气消费西多东少 |
D.天然气消费东西平衡 |
①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