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给沿线区域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提供农业灌溉用水B.满足工业生产用水C.增加水产养殖面积D.减少地下水开采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计划从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15亿立方米,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以补充渭河流域城市及工农业的用水。“引汉济渭” 工程沿途穿山越岭,其中穿越秦岭段的隧洞全长81千米,埋深在500m以上,成为工程的难度所在。下图是“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

(1)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说明陕西省“南水北调”的原因。
(2)说出“引汉济渭”工程秦岭段难度大的原因,并说明采用隧洞引水的生态意义。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西进运动”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的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小题2】“西进运动”的影响不包括
A.加大中西部的环境压力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促进西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该图是“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线路输送的主要是
A.火电B.水电
C.风电D.太阳能发电
【小题2】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积极开发新能源,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品
C.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减少高能源消耗的工业部门
D.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部分。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向北绕道靖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愉林地区供气B.补充西气东输的气源
C.利用铁路为西安输气D.减少榆林煤炭开发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B、C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___工程”。
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客观原因。
3)图中B所调配的能源,其调出区该种能源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世界两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________国的_______工程;②为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工程。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所在国家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___________。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跨区域调水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青藏高原贯穿输水隧道全天候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开通雅鲁藏布江谷地至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深长贯穿隧道,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峡谷地段筑坝截流,支流帕隆藏布江蓄水,利用区域地形高差将雅鲁藏布江部分水量调入柴达木盆地。下图为输水隧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隧道调水方案优势在于
①埋藏较浅,防凌汛  ②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较低  ③不占用大量地表土地资源  ④避免受地热产生的高温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该调水工程对柴达木盆地产生的影响有
A.完全修复山地冰川B.促进农牧业和生态渔业大力发展
C.增加森林储备,发展木材产业D.缓解工农业用水短缺问题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分工不断细化的同时,其产业空间地图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读2007-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省转移额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电子信息产业
A.主要转出地是珠三角、长三角和四川盆地
B.净转入省份有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等
C.净转出省份有上海、天津、北京、广东等
D.传统优势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转移明显
【小题2】2007-2010年江苏省电子产业转移额的变化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