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及能源输送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能源输送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东部地区环境问题中因能源输送可以明显改善的是 ( )

【小题1】关于图中能源输送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能源输送线路为西电东送线路 |
B.能源输送的方式为铁路运输 |
C.联系了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部经济地带的能源问题 |
A.水体污染 | B.地面沉降 |
C.水土流失 | D.煤烟污染 |
“红旗河”是我国宏大的调水工程构想,它从雅鲁蔽布江中游、怒江、澜沦江,金沙江维江、大渡河取水,采取山区打洞、平原开明渠、河道之间用水库等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0年。读“红旗河”重要节点海拔(m)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旗河”规划线路
①调水量充足
②取水点较少
③需高寒施工
④可全程自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增加水量 | B.减轻污染 |
C.增加湿地 | D.降低成本 |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B.促进农业增产 |
C.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 D.缓解荒漠化进程 |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以水电为主的是( )
A.甲、乙 | B.丙 |
C.丙、丁 | D.甲、丁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成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气源,2009年8月28日苏里格气田苏东一13号集气站建成投运。
回答问题。【小题1】鄂尔多斯地区将大量向北京等大、中城市供气, 对天然气输出地区的积极意义是( )
A.缓解东部大城市的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B.改变当地居民生活能源结构,消除因过度樵采而导致的土地沙化 |
C.增加地方财政收人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D.减少城市煤炭消费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
A.向斜构造 | B.断层构造 |
C.褶皱构造 | D.背斜构造 |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
下图箭头表示资源调配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③和⑤所表示的资源调配共有的输送方式是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小题2】①、②、③、⑤调配的资源共性是
A. 都是可再生资源
B. 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C. 都是一次能源
D. 都是能源资源
【小题3】关于④的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该资源在该地区是全国最少而调入
B. 能使调入区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C. 可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
D. 能缓解我国该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小题1】③和⑤所表示的资源调配共有的输送方式是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小题2】①、②、③、⑤调配的资源共性是
A. 都是可再生资源
B. 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C. 都是一次能源
D. 都是能源资源
【小题3】关于④的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该资源在该地区是全国最少而调入
B. 能使调入区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C. 可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
D. 能缓解我国该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随着白色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业转移的深入,安徽已经吸引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成长性好的白色家电企业,逐渐形成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相互整合、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安徽承接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有
①生产原料充足,能源丰富
②与长江三角洲相邻,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地租低廉
④家电企业生产基础较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促进城市化发展 | B.增加就业机会 |
C.调整产业结构 | D.改善生态环境 |
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B.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
C.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D.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