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小题2】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
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 |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个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小题2】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小题3】经济发展阶段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期的国家是

【小题1】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丁 | B.乙 | C.丙 | D.戊 |
A.甲 | B.乙 | C.丙 | D.戊 |
人类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联系的密切,下列关于大数据对贵安新区的影响有
A.贵安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明显加快 | B.高素质人才流入量明显增加 |
C.大量基于大数据的新兴企业在贵州落户 | D.贵州省人均 GDP 短期内有望提高 |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而言,其吸引力主要在于( )
A.廉价的劳动力 | B.发达的科学技术 |
C.丰富的矿产资源 | D.管理理念和水平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小题2】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产地④能源供应充足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缺乏 | B.水资源短缺 |
C.人口密度较大 | D.洪水灾害频发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产地④能源供应充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江苏全省铁路建设要实现13个市全部通高铁和动车。届时,江苏各市两小时内到达省会南京。(下图为江苏高铁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表: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指标值(指标:人均GDP)

材料三:2016年10月30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涵盖江苏沿江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1)江苏高铁的建设拉近了13个地级市的距离,加强了区际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性。
(2)从经济角度看,苏南经济发展水平____(高、低),但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请为苏南地区缓解其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3)近几年苏北经济增长较快,很大程度是由于苏北承接了许多苏南的________型工业。试分析该现象对苏北地区的影响。
(4)江苏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为扬州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请你为扬州提出合理性的措施。
材料一:江苏全省铁路建设要实现13个市全部通高铁和动车。届时,江苏各市两小时内到达省会南京。(下图为江苏高铁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表: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指标值(指标:人均GDP)

材料三:2016年10月30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涵盖江苏沿江8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的最重要增长极。
(1)江苏高铁的建设拉近了13个地级市的距离,加强了区际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的__性。
(2)从经济角度看,苏南经济发展水平____(高、低),但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请为苏南地区缓解其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3)近几年苏北经济增长较快,很大程度是由于苏北承接了许多苏南的________型工业。试分析该现象对苏北地区的影响。
(4)江苏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为扬州的发展带来新机遇。请你为扬州提出合理性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如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小题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小题3】【小题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A.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 |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 | D.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