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福建省与江苏省等高线地形、主要河流水系及地级市分布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这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苏南模式”。2013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江苏省在前十中占得六席,更包揽了前四名,而这些强县均位于苏南地区。但是,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苏南地区却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下降等问题。
(1)分别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分析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满洲里市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下表为2013年满洲里、大庆、佳木斯三市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满洲里
1
29
70
大庆
3.8
80.9
15.3
佳木斯
29.6
25.2
45.2
 
材料二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产生的秸秆原先主要在春播时大量燃烧。佳木斯坐落于三江平原腹地,某企业在该地投资25亿元发展秸秆造纸业。
(1)指出大庆和满洲里主导产业的显著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2)试从原料和环保角度分析在佳木斯发展秸秆造纸业的有利条件。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7·浙江省各校联盟联考)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城市带众多,为国家级新区建立和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支撑。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材料二 图1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截止2015年),图2的甲、乙分别为近十年间江西省、江苏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1)简要说明图示七个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
(2)指出长江经济带的东、中部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
(3)与江苏省比较,江西省耕地减少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请分析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据图可推知,该城市
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小题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  ②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3】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
A.珠三角模式B.东北模式C.温州模式D.苏南模式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意大利新兴工业区B.德国鲁尔区
C.美国“硅谷”D.长江三角洲
【小题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B.交通C.劳动力D.政策
【小题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产业升级C.科技发达D.劳动力廉价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 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小题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湖附近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试例举该地两种有名的优良畜种,并分析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为了保护C湖附近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什么?
(3)A河流域平原地区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盛产________(糖料作物)。
我国盛产该糖料作物的还有新疆的_______(地形区)。从在我国的分布来看,该作物适宜在________(温度带)种植。
(4)A河流域平原地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
(5)D地所在省(区)的主要常规能源有____和____。如果该省(区)长期依赖其所产能源作为工业发展所需动力,会对该省(区)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某国工业产值增长率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间内,关于高新技术产业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B.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02年增长量最大
C.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传统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在2008年最小
【小题2】据图推断,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总产值在波动上升
B.工业总产值在波动下降
C.工业总产值一直在上升
D.工业总产值一直在下降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国家政策支持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小题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南部经济发展快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B.④②C.③①D.③④
【小题2】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