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划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围海规模控制在2 300公顷以内。2013年9月29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千米,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图为长江入海口及上海市区分布图。
(1)图中甲岛定位为“生态岛”,指出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以及该岛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简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的区位优势。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规划至2020年上海建设用围海规模控制在2 300公顷以内。2013年9月29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千米,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图为长江入海口及上海市区分布图。
(1)图中甲岛定位为“生态岛”,指出形成该岛的主要外力作用,以及该岛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简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的区位优势。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 |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小题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A.甲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
B.乙属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
C.甲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
D.乙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的主要布局特点。
(2)从经济合作互补的角度,分别指出中澳两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869万km2,人口2300多万,经济发达。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互补性强,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下图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下表为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及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工矿产品构成表。

(1)说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的主要布局特点。
(2)从经济合作互补的角度,分别指出中澳两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小题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已经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
A.外来投资 |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
C.乡镇企业发展 |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据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C河段较A河段水质差,水量大 |
B.B处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C.A、C处农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盐碱化问题 |
D.图示河段秋末、初春都有凌汛现象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
读下面“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
①工业人口增加②工业产值增加③农业就业人口减少④城市化水平提高.
【小题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小题3】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促使人口迁入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
①工业人口增加②工业产值增加③农业就业人口减少④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的发展 |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 D.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 |
A.环境因素 | B.文化因素 | C.历史因素 | D.经济因素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略图。

材料二 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该地区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
(1)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中的 区,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正处于 阶段。
(2)图中的丹江口水库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的起点之一,该工程的运行对湖北省不利的社会影响是 。
(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当地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 (扩大或缩小);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
(4)近年来,鄱阳湖区开展了退田还湖工程,试从三次产业角度分别列举鄱阳湖区新形势下发展的主要方向。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略图。

材料二 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该地区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
(1)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中的 区,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正处于 阶段。
(2)图中的丹江口水库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的起点之一,该工程的运行对湖北省不利的社会影响是 。
(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当地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 (扩大或缩小);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
(4)近年来,鄱阳湖区开展了退田还湖工程,试从三次产业角度分别列举鄱阳湖区新形势下发展的主要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5个省的30个市,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材料二 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三: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会有相互影响,即波及效应。图乙为“钢铁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示意图”(由圆心向外波及效应渐强)。

(1)中原经济区中河北邯郸等市钢铁工业发达,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 _____。
(2)右图显示受钢铁工业波及效应最显著的产业是 _____________。
(3)钢铁工业和其波及效应显著的工业往往在空间上集聚,这种现象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日渐衰落,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5个省的30个市,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材料二 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三: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会有相互影响,即波及效应。图乙为“钢铁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示意图”(由圆心向外波及效应渐强)。

(1)中原经济区中河北邯郸等市钢铁工业发达,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 _____。
(2)右图显示受钢铁工业波及效应最显著的产业是 _____________。
(3)钢铁工业和其波及效应显著的工业往往在空间上集聚,这种现象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日渐衰落,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经济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I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与I相比,II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区域外调入④与M区域相比,N区域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小题2】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

【小题1】对图中经济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I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与I相比,II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区域外调入④与M区域相比,N区域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B.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D.劳动力导向璎工业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