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材料二:东莞,又称“莞城”,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近几年以来,东莞的造纸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包装用纸(纸板)、生活用纸、包装、印刷、造纸机械、化工等工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拥有玖龙、理文、金州、银州等全国闻名的大中型企业。
(1)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大量与造纸相关的企业在东莞集聚的好处。
材料一: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材料二:东莞,又称“莞城”,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近几年以来,东莞的造纸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包装用纸(纸板)、生活用纸、包装、印刷、造纸机械、化工等工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拥有玖龙、理文、金州、银州等全国闻名的大中型企业。
(1)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大量与造纸相关的企业在东莞集聚的好处。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小题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

【小题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A.东部与东北 | B.东部与中部 |
C.中部与西部 | D.东北与西部 |
A.水资源丰富 | B.农业发达 |
C.地形平坦 | D.人口与产业集中程度高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图8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港珠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是
【小题2】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小题3】在港珠澳大湾区中,“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水源和农产品②基础设施③原料和动力④生态环境
【小题4】建设港珠澳大桥铺设海底沉管隧道难度大的原因是

【小题1】港珠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是
A.服装、家电、建材、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水平高 |
B.湾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 |
C.地处珠江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带 |
D.集中了全部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基础设施较好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 B.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级金融中心 |
①水源和农产品②基础设施③原料和动力④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A.经过海水较深的海沟 | B.海底沉积物深厚、流动性强 |
C.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 D.空气含盐高,腐蚀性强 |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角,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
B.丰富的灌溉农业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
A.工业化水平低 | B.干旱缺水严重 |
C.生态环境恶劣 | D.基础设施落后 |
A.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 |
B.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
C.以各产业技术升级来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
D.加大第三产业开发,打造优势龙头产业 |
读珠三角城市区域城市化进程(1980~2008年)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小题2】图中显示的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影响有( )
①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
②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小题3】“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形象描述,下列产业属于“凤”的是( )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乡镇企业 | B.个体企业 | C.国有企业 | D.外资企业 |
①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
②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服装加工 | B.普通玩具制造 | C.计算机装配 | D.精密仪表制造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一表示 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简述80年代珠江三角洲承接韩国和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90年前后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及原因。
(3)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为( )

(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工业、城镇过于集中;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材料一

(1)材料一表示 型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简述80年代珠江三角洲承接韩国和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条件?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90年前后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及原因。
(3)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为( )

(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工业、城镇过于集中;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下图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
【小题2】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小题3】上述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小题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工业 | B.冶金工业 | C.纺织工业 | D.食品工业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京津唐地区 | D.东北地区 |
A.边境贸易 | B.工业化 | C.旅游业发展 | D.矿产开发 |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 间 |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 时 间 |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劳动密集型 | 资源密集型 | 资金技术密集型 | ||
2001-2005 | -2.35 | 0.87 | 0.52 | 2001 - 2013 | 1.51 | 0.66 | -0.08 |
2006-2010 | -1.10 | 2.13 | 1.35 | ||||
2011-2013 | 0.88 | 0.21 | 1.31 |
【小题1】2001-2013年,“粵东西北”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加快 |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 B.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
C.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