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 2017年 | 2020年 |
三大产业比值 | 3:68:29 | 2:60:3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12% | 15%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42% | 45% |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A.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快速发展 |
B.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 |
C.酸雨危害明显加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
D.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
材料一: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下图是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1)读材料一分析,根据红水河流域的资源特征,可发展_____工业,理由是_____、____。
(2)梧州(平均海拔 24m)到广州(平均海拔 11m)水路里程 381 公里,据图分析该河段开发利用主要方向为______。
(3)读材料二分析,图中 A 代表的产业是_______,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A 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日益紧张,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开源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等跨区域工程输入能源。
节能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______。
产业结构调整:_______。

(1)分析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变化的原因。
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2)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次生灾害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018年,安徽省部分城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作为经济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功不可没。某地理探究小组,就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未来谁更具活力,发展前景更佳,收集、整理了统计数据并进行小组辩论。

经济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土地产值表示外贸依存度:地区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反映其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
(4)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表格数据,选择你支持的地区,对应阐述理由。我认为______地区发展前景更佳。理由是______。

【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
为加快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广州市南沙新区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当前,南沙新区应优先承接香港转移的产业是
A.石化工业 | B.高端服务业 | C.钢铁工业 | D.玩具制造业 |
A.依托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
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
C.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体系 |
D.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
A.产业转移加快 | B.产品滞销扩大 | C.就业压力减轻 | D.环境污染加重 |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读图、表及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2)分析现阶段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劣条件。
(3)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内来自成渝地区的流动人口呈明显下降甚至回流的趋势。结合产业结构数据分析其中的原因。
(4)比较说明上海城市化水平状况,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 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水量明显下降。

(1)2017 年 4 月 1 日,我国正式发布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决定。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白洋淀所在的雄安新区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白洋淀 1、2 月和 5、6 月水位偏低的原因。
(3)概述白洋淀在调节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表现。
(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小题1】2001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
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
B.2003﹣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耗量和GDP均有所下降 |
C.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促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升 |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