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洲指使荒漠中工业水源有保证,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特殊国防需要为最终目的,适合于人类从事以工矿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特殊经济地域系统。结合北非某国家工业绿洲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该区域工业绿洲的形成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
A.矿产资源B.水源C.地形D.城市
【小题2】与农业绿洲相比,工业绿洲
A.面积规模较小B.形成年代较晚
C.主导产业相同D.职能作用相同
【小题3】结合工业绿洲的特点,推导我国工业绿洲大体分布特征是
A.条带状分布B.圆环状分布
C.成片状分布D.散点状分布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珠江三角洲目前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小题2】推动珠江三角洲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题。

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B.德国C.中国D.日本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是广东省的统计资料(单位:亿元),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表中时段内,广东省的第一产业比重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小题2】在该省农业结构中,增加花卉、蔬菜、水果等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市场
【小题3】与1985年相比,2005年该省城市化水平
A.上升,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B.上升,主要原因是经济迅速发展
C.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D.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小题4】1985年,该省发展外向型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地价较低 ②劳力廉价③靠近港澳台④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①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矿产丰富B.国家政策C.临近河流D.海运便利
【小题2】三角洲②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人口猛增B.工业发展迅速
C.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D.自然条件的改善
【小题3】近年来,②地区的工业不断向周边地区迁移。此过程中可能使
A.迁入地区发展延缓B.迁移工厂的效益下滑
C.迁入地区环境污染D.迁出地区经济衰落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广东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1—2015 年三大产业产值的比重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级行政区2011—2015 年(   )
A.第一产业产值稳中有降B.第二产业产值逐渐降低
C.产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D.第三产业比重稳步增高
【小题2】该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B.劳动力成本下降
C.科技创新加快D.环境治理加强
【小题3】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市B.重庆市C.山西省D.甘肃省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长江的 功能和 功能,导致长江沿线城市分布较为集中。影响城市和人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分布的自然因素,除河流之外, 影响也较为突出。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3)该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可能给环境和交通带来的问题有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珠江三角洲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依然很明显
B.劳动力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其工业发展的方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
C.国家对其调整的结果
D.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其有明显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联手发展形成的“西四角”经济战略区,井与周边区域构成“蝶形模式”经济网。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沿海许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材料三 图2为2009年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统计图。

(1)指出图中“蝶形模式”经济网所跨区域内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2)简述产业转移对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归纳成都市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和产值比重的主要特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