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小题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小题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①② | B.②③ | C.⑧④ | D.①④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
下表列举了山东和江苏有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对比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与江苏省相比较,山东省( )
【小题3】【小题4】促进山东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
①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②控制第二产业发展规模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小题1】【小题2】与江苏省相比较,山东省( )
A.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
B.城市化水平较高 |
C.城市化速度较快 |
D.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 |
①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②控制第二产业发展规模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2002年和1985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区位条件角度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原因。
(3)简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水平提高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成因。


(1)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2002年和1985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区位条件角度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原因。
(3)简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水平提高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成因。
下图表示 1978~2008 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 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四条曲线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小题2】与我国东部大多数城市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人口变动情形最相似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四条曲线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甲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乙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
C.丙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D.丁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
A.甲城市 | B.乙城市 | C.丙城市 | D.丁城市 |
椐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人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劣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材料一: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如下图)。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人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2)从“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3)文中提到珠江三角洲“优势弱化,劣势凸现”,劣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 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小题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I、II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小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 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A.愿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读珠三角工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粤东、粤北、粤西等,偏远地区,以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为什么要发生转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意义。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粤东、粤北、粤西等,偏远地区,以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为什么要发生转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意义。
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水平经常采用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据此及下面图表完成下列问题。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率的经验数据表
我国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图

【小题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小题2】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
发展阶段 | 人均生产 总值(美元) | 非农增加 值比重(%) | 非农就业 比重(%) | 城市化 率(%) |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起步) | 600 | 65 | 20 | 10 |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起飞) | 1 200 | 80 | 50 | 30 |
工业化后期 (基本实现工业化) | 3 000 | 90 | 70 | 60 |
后工业化阶段 (全面实现工业化) | 4 500 | 95 | 90 | 80 |
我国城市化率与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图

【小题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
B.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C.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
D.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区域不平衡性,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