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 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 4 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 40%左右。 以前 60~70 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 20~30 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 沙石遍布,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 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 年后“北大仓”将退化成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小题1】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材料 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 4 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 40%左右。 以前 60~70 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 20~30 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 沙石遍布,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 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 年后“北大仓”将退化成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小题1】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
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
C.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D.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油菜、大豆产区 |
A.治理坡面 | B.秸秆还田 | C.植树造林 | D.沟壑治理 |
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7.1亿斤,比2010年总产量616亿斤增产11.1亿斤,实现“八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7.1亿斤,比2010年总产量616亿斤增产11.1亿斤,实现“八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是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河南省也正在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

(1)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指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气候优势。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请为河南省农业强省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河南省是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河南省也正在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

(1)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指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气候优势。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请为河南省农业强省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 ℃,7月均温为21~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仍能适应水稻的生长,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
C.暖流增温增湿 |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
某乡为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实施了经济发展新方案,根据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小题2】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 )

【小题1】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A.淡水养殖业 | B.林业 | C.旅游业 | D.食品加工业 |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B.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C.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源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分析三江平源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源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分析三江平源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吸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中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 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 型工业,请说明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
(2)皖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为推动皖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新迁入该地区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材料三 脐橙是亚热带水果,下表为皖南歙县脐橙种植条件评价。

(4)歙县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有观点认为可在该地建设脐橙种植基地,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材料一 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吸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中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
材料二 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 型工业,请说明皖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
(2)皖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为推动皖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新迁入该地区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材料三 脐橙是亚热带水果,下表为皖南歙县脐橙种植条件评价。

(4)歙县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有观点认为可在该地建设脐橙种植基地,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 2012 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地区成为高余粮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区成为高缺粮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保障其粮食供给的重要措施。
下图示意 2012 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地区成为高余粮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2)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区成为高缺粮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保障其粮食供给的重要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地区。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早期树高生长快。桉树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方面。
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其中扶绥县是主要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实行密植,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

(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
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地区。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早期树高生长快。桉树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方面。
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其中扶绥县是主要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实行密植,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

(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