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1978—2007年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和机械化水平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走势的主要成因是( )
【小题2】黑龙江垦区机械化水平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

【小题1】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走势的主要成因是( )
A.黑土肥沃,粮食种植传统经验成熟 |
B.人口密度小,湿地、草原广布 |
C.粮食增产速度大于自身消费增加速度 |
D.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 |
A.地形平坦开阔,土质黏重 |
B.地广人稀,农场经营规模大 |
C.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
D.宜农荒地多,个体农场数量多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2】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
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
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好处是( )。
①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实现“立体开发” ③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 ④中西部地区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 ⑤利于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①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实现“立体开发” ③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 ④中西部地区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 ⑤利于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 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
C.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甲、乙、丙三地中____为耕作农业区,____为林业和特产区,____为畜牧业区。
(3)2011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150亿斤,商品率达到80%以上,分析黑龙江发展商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1)简述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甲、乙、丙三地中____为耕作农业区,____为林业和特产区,____为畜牧业区。
(3)2011年黑龙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150亿斤,商品率达到80%以上,分析黑龙江发展商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如今以口感绝佳、味道香甜著称的东北大米地位日益攀升,在国内粮食市场上价格一路上涨,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
(3)目前北大荒已全面停止开荒,耕地不再增加,请说出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如今以口感绝佳、味道香甜著称的东北大米地位日益攀升,在国内粮食市场上价格一路上涨,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
(3)目前北大荒已全面停止开荒,耕地不再增加,请说出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较大。锡兰红茶是该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树种植的有利影响。
(3)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分析发展茶叶生产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较大。锡兰红茶是该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树种植的有利影响。
(3)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分析发展茶叶生产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2)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
甲 ,乙 ,丙 。

(1)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2)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
甲 ,乙 ,丙 。
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
B.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 |
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
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