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与漓江。通过“人”字形拦水坝及水道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即三分水量通过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水量通过北渠及湘江故道进入湘江。


(1)漓江江水清澈见底,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别说出北渠及图中水道的作用。
(3)进入南渠的水不是直接用拦水坝,而是用“人”字形拦水坝,使湘江水通过回流进入南渠,试分析建“人”字形拦水坝的优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
【小题2】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7月20日上午8:00左右电三峡工程迎来流量达70000立方米/秒的大规模洪峰,刷新了1998年以来通过宜昌的最大峰值记录。现在下泻流量是每秒40000立方米左右。目前的水位是149.66米,设计的水位可以达到175米。

材料二 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

材料三 不同年份长江洪涝灾害损失

⑴三峡大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⑵根据材料一分析2010年长江流域多暴雨的原因。
⑶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其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
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
【小题2】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小题3】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线通道的电能产生方式。指出电能输出的具体方式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浊倒置”现象引进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
①流域内坡地开垦 ②三峡水库蓄水 ③鄱阳湖船只采砂 ④长江船只采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最有可能欣赏到“清浊倒置”奇特景观的时间是(  )
A.3月B.5月C.7月D.9月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少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是(  )
A.上游大力植树造林B.增加库区航运船只
C.扩大库区养殖面积D.就近安置库区灾民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小题2】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小题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小题3】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