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流域图和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长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结合图中资料,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
(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请分析三峡水电站的社会环境效益有哪些?
(3)读图分析我国目前没有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一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主要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为了供暖、炊饮、家用电器和出行等行为对电、燃气等能源的消费,将对城市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

(1)结合材料,说明该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2)请你为节约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小题2】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小题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碳成分
【小题4】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优点是( )
A.投资小B.垃圾减量最彻底
C.环境效益高D.技术要求低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安徽淮南作为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中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电等传统能源一直以来在该市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目前,中美合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在淮南已经顺利投产。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安徽省煤炭资源99%集中在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表明安徽省煤炭资源具有(  )
A.有限性B.地域性C.整体性D.多用性
【小题2】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在淮南市投产,其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改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C.加速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大力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C.大力发展低能耗、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D.在废矿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工业部门,合理的是(    )
A.①——钢铁B.②——电力
C.③——化工D.④——机械
【小题2】实现该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关停重化工企业B.禁止污染物的排放
C.大力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D.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金沙江位于长江干流上游河段,流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下图为金沙江水电站和矿产资源分布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金沙江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A.径流量小B.水流缓慢C.河流汛期短D.地势落差大
【小题3】【小题4】为发挥金沙江流域的资源优势,防治大气污染,应优先发展
A.火力发电B.冶金工业C.化工工业D.水力发电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其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提高煤炭产量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