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A.进行大型港口的建设,发展经济 | 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
C.在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 | 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
“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下图为“‘富碳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精耕细作 |
B.集约化程度低 |
C.商品率高 |
D.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小 |
A.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 | B.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局面 |
C.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 | D.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 , 它席卷了美国 2/3 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 , 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 LQ >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下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下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3)图乙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图甲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 , 它席卷了美国 2/3 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 , 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 LQ >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下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下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3)图乙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图甲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
2017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指数,构成绿色发展指数的6项分类指数分别为: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和绿色生活指数。综合排名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福建、浙江、上海、重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的绿色发展指数综合排名第一,下列分类指数对北京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的可能是( )
【小题2】与福建省相比,河北省最可能在以下哪项分类指数中排名靠前(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的绿色发展指数综合排名第一,下列分类指数对北京综合排名贡献最小的可能是( )
A.环境治理指数 |
B.环境质量指数 |
C.增长质量指数 |
D.绿色生活指数 |
A.资源利用指数 | B.环境治理指数 |
C.环境质量指数 | D.增长质量指数 |
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0—2000年该地( )
【小题2】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小题1】1990—2000年该地( )
A.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
B.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
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D.经济发展指数与环境污染指数呈正相关 |
A.1990—1995年 |
B.1995—2000年 |
C.2000—2005年 |
D.2005—2010年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简述农林牧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价值
(3)指出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017年11月24日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下图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
(2)简述农林牧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价值
(3)指出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小题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 )

【小题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 |
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 |
A.东北地区 | B.华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华北地区 |
由于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 ( )
A.保护环境、各民族平等 | B.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
C.计划生育、控制城市发展 | D.环境保护、珍惜每一寸土地 |
阅读青海省图(图甲)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小题2】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

【小题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
B.人类与环境统一 |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D.物质资料生产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
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 |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
A.控制人口规模 |
B.转变发展模式 |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