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海港城市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应建在( )
【小题2】若该海港城市准备建一个机场,从影响机场的区位因素考虑不选择A处的理由是( )

【小题1】该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应建在(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A处离城区较远 | B.A处地势较高 |
C.A处地形坡度较小 | D.A处地形不够平坦开阔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l)指出图中山脉可以作为哪些市要的地理界线。
(2)影响图中铁路的布局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
(3)铁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l)指出图中山脉可以作为哪些市要的地理界线。
(2)影响图中铁路的布局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
(3)铁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有哪些?
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瑞士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下图左)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下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小题2】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①城市等级 ②城市形态 ③流动人口数量 ④服务范围
【小题3】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小题1】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A.劳动力不足 | B.地质条件复杂 | C.气象灾害频发 | D.科学技术先进 |
①城市等级 ②城市形态 ③流动人口数量 ④服务范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 B.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
C.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 D.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
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个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
C.西部海岸线较短 |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深铁路于2013年12月7日全线正式试运营,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结束了我国东南海岸没有高铁的历史。据此完成下题。

厦深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厦深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沿海地区地形平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
B.为了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
C.沿海地区资源丰富 |
D.我国的桥隧建设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
读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 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 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图。由此可判断( )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 km圈层中最小 |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 km圈层中最少 |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对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完成下列问题。

(1)对规划中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其理由。
(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积极意义。

(1)对规划中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其理由。
(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积极意义。
2016年12月开通的沪昆高铁线路全长2266 km,设计速度350 km/h,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沪昆高铁的开通,结束了云南省没有高铁的历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制约云南省高铁建设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小题2】沪昆高铁不同路段中每公里平均造价最高的是

【小题1】制约云南省高铁建设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天气气候 | B.地形地质 | C.水文水系 | D.土壤植被 |
A.昆明一贵阳 | B.贵阳一长沙 |
C.长沙一南昌 | D.南昌一上海 |
近日,继共享单车、共事睡眠仓、共享雨伞、共-充电宝之后。“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北京。在四、五平方采的空间内,有空调、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电视等设备,扫码支付后可进入健身,5分钟一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共享单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小题2】“共享健身房”最适合布局在
【小题3】“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小题1】“共享单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科技的发展 | B.城市交通的拥堵 |
C.交通工具的改进 | D.政策的扶持 |
A.休闲广场 | B.大型商场 | C.城市公园 | D.居民小区 |
A.使用安全问题 | B.卫生保证问题 |
C.管理规范问题 | D.信息网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