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铁路分布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是我国著名的交通枢纽,它是
【小题2】图中城市,有三条和三条以上铁路干线交汇的是

【小题1】图中甲是我国著名的交通枢纽,它是
A.大同 | B.洛阳 | C.宝鸡 | D.西安 |
A.兰州、株洲 | B.杭州、上海 | C.沈阳、郑州 | D.徐州、包头 |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则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拉日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②节约耕地
③避让保护区 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小题1】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 B.河流 |
C.地形 | D.耕地 |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②节约耕地
③避让保护区 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政府将201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加强了合作联系。两国为了加强该领域的联系,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 B.公路运输 | C.管道运输 | D.海洋运输 |
随着T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铁路连通了( )
A. 非洲和亚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北美
【小题2】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飓风

【小题1】图示铁路连通了( )
A. 非洲和亚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北美
【小题2】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飓风
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原因是( )
A.交通条件决定城市的规模 | B.株洲的城市形态受铁路影响 |
C.铁路运输促使株洲的发展 | D.铁路运输为城市建设提供所需要的原料等 |
读“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运距<8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80千米<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3)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
(4)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运距<8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80千米<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3)运距>550千米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_____。
(4)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最深处位于圣哥达山体下方2300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的作用。在圣哥达半山腰间,现有百年历史的铁路隧道,但线路是转圈爬坡和下山,对货物的载重有限制。现开通的新隧道可通行速度达250千米/小时的列车,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 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


(1)与原铁路隧道相比,圣哥达隧道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圣哥达隧道建设的困难。
(3)分析圣哥达隧道开通的环境意义。
(4)说明圣哥达隧道对区际联系的影响。
材料一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最深处位于圣哥达山体下方2300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的作用。在圣哥达半山腰间,现有百年历史的铁路隧道,但线路是转圈爬坡和下山,对货物的载重有限制。现开通的新隧道可通行速度达250千米/小时的列车,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 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


(1)与原铁路隧道相比,圣哥达隧道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圣哥达隧道建设的困难。
(3)分析圣哥达隧道开通的环境意义。
(4)说明圣哥达隧道对区际联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