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植被茂盛,近代退化为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治理,科尔沁沙地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
(1)说明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从时间或空间角度任选其一,简述西拉木伦河水量的变化特点和形成原因。
近年来,库伦旗通过开发沙地衬膜水稻项目,促进精准脱贫和农牧业转型。衬膜水稻项目是通过平整流动、半流动沙丘后,在沙地上挖70~80厘米深的池坑,在池坑底及四壁衬垫可降解塑料膜,然后回填沙土,再在田旁打井,运用有机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科尔沁沙地水稻种植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与治沙双赢。
(3)说出“衬膜”的作用以及当地种植水稻的生态效益。
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观赏体验。
(4)简述查干湖冬捕对当地旅游业的有利影响。

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植被茂盛,近代退化为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治理,科尔沁沙地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
(1)说明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从时间或空间角度任选其一,简述西拉木伦河水量的变化特点和形成原因。
近年来,库伦旗通过开发沙地衬膜水稻项目,促进精准脱贫和农牧业转型。衬膜水稻项目是通过平整流动、半流动沙丘后,在沙地上挖70~80厘米深的池坑,在池坑底及四壁衬垫可降解塑料膜,然后回填沙土,再在田旁打井,运用有机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科尔沁沙地水稻种植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与治沙双赢。
(3)说出“衬膜”的作用以及当地种植水稻的生态效益。
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观赏体验。
(4)简述查干湖冬捕对当地旅游业的有利影响。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右图为大庆市2009年及2013年产业结构统计图。

材料二:世界有三大黑土分布区: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1)简述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2)归纳世界黑土区的共同分布特征。
(3)简述大庆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就图中反映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左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右图为大庆市2009年及2013年产业结构统计图。

材料二:世界有三大黑土分布区: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国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
(1)简述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2)归纳世界黑土区的共同分布特征。
(3)简述大庆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就图中反映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般条件下,土壤冻结时土壤水分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运动,使冻结层含水量较高。有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土壤的冻融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河北省滨海某县利用地下咸水在冬季结冰期进行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土壤盐渍化的过程是
①冬季表土温度低,水分向表层运动②冬季表土温度高,水分向底层运动③春季表土温度高,蒸发旺盛④春季表土温度低,水分上升
【小题2】冬季灌溉利用地下咸水的原因是
【小题3】选择冬季结冰期进行灌溉可以
【小题1】土壤盐渍化的过程是
①冬季表土温度低,水分向表层运动②冬季表土温度高,水分向底层运动③春季表土温度高,蒸发旺盛④春季表土温度低,水分上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咸水改良效果好 | B.地下水资源丰富 | C.淡水资源短缺 | D.咸水不易结冰 |
A.在地表形成冰层保护土温 |
B.灌溉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 |
C.咸水下渗促进土壤水融化 |
D.对土壤中盐碱淋洗效果好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四块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上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A.R1 | B.R2 | C.R3 | D.R4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两地区 |
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
C.②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 |
D.④地区是最适宜种植水稻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示K农业区是欧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区域内人口众多,城市密集,道路纵横交错十分发达。乳畜产品在此区域拥有广阔的市场,乳畜业是区域内最为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然而该地区却鲜见大牧场放牧业的踪迹。
(1)图中洋流M按性质属于___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2)夏季,控制P岛的大气环流是________。P岛常见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3)分析K农业区大牧场放牧业难以发展的原因。
(4)分析太阳能输电工程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图示K农业区是欧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区域内人口众多,城市密集,道路纵横交错十分发达。乳畜产品在此区域拥有广阔的市场,乳畜业是区域内最为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然而该地区却鲜见大牧场放牧业的踪迹。
(1)图中洋流M按性质属于___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2)夏季,控制P岛的大气环流是________。P岛常见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
(3)分析K农业区大牧场放牧业难以发展的原因。
(4)分析太阳能输电工程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
地下水位过高导致会土壤过湿,不利于农业生产,需要排水。下图示意某地等潜水位线及拟建的排水井和排水沟的位置(图中等潜水位线单位: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
【小题2】图中排水沟4的排水效率是最低的,其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3】综合考虑排水效率和工程量,图中排水沟5的沟底最适宜的海拔高度是( )

【小题1】土壤过湿对农作物的危害是( )
A.气温日较差小,不利营养物质积累 | B.土质黏重,不利农作物根系发育 |
C.土壤空气少,不利农作物根系呼吸 | D.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减少 |
A.沟底是倾斜的 | B.延伸方向是和等潜水位线垂直的 |
C.沟较浅 | D.潜水是向两侧分流的 |
A.79m | B.80m | C.81m | D.82m |
下图示意甲国位置,该国人口约2亿,城市化水平高,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渔业资源较为丰富,①和②海区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访问该国,给其带来了5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进一步提高了两国互利合作水平。

(1)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比较①和②海区渔场成因的异同。
(3)简述该国吸引中方大量投资的优势条件。
(4)有人认为该国应大力发展种植业,有人则持反对意见。选择一方观点阐明理由。

(1)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比较①和②海区渔场成因的异同。
(3)简述该国吸引中方大量投资的优势条件。
(4)有人认为该国应大力发展种植业,有人则持反对意见。选择一方观点阐明理由。
【加试题】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区河流在我国河流中属于含沙量低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上的丙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4kg/m3,比长江的汉口水文站和西江的梧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还小,仅为黄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的1/87。
材料二: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右图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雅鲁藏布江含沙量小的原因。
(2)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的特征,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评价该区域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4)列举两种该地区的新能源,并说明开发利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西藏地区河流在我国河流中属于含沙量低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上的丙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84kg/m3,比长江的汉口水文站和西江的梧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还小,仅为黄河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的1/87。
材料二: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右图为甲至丙河段水温和海拔变化坐标图。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雅鲁藏布江含沙量小的原因。
(2)分别描述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的特征,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评价该区域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4)列举两种该地区的新能源,并说明开发利用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下左图为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乙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岛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其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
(2)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其生产特点有机械化水平______(高/低),水利工程量____(大/小)。
(3)R河下游三角洲地貌由水循环的_______ (环节)塑造。Q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
(4)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R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甲岛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其山麓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
(2)乙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其生产特点有机械化水平______(高/低),水利工程量____(大/小)。
(3)R河下游三角洲地貌由水循环的_______ (环节)塑造。Q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
(4)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R河下游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小题2】有关甲沿岸的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 B.光热、降水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A.所在海域形成了顺时针环流 ![]() | B.减轻了甲地区的寒冷程度 |
C.势力的强弱变化与乙地区的降水成负相关 ![]() | D.不利于甲地区沿海的沿海建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