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519年,马尔代夫(1°58′N,73°32′E)的渔民出海时,发现西印度洋上漂着几颗形状像椰子的果实。渔民们以为是海里什么植物结的果,便取名“海椰子”。后来发现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米,海椰树生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000多棵海椰子树,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织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下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海椰子
(1)说出海椰子从普拉兰岛漂浮到马尔代夫海域的动力。
(2)海椰子浑身是宝,用途广泛,但在其他地区难以推广种植,请说明原因。
(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
1519年,马尔代夫(1°58′N,73°32′E)的渔民出海时,发现西印度洋上漂着几颗形状像椰子的果实。渔民们以为是海里什么植物结的果,便取名“海椰子”。后来发现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米,海椰树生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000多棵海椰子树,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织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下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海椰子
(1)说出海椰子从普拉兰岛漂浮到马尔代夫海域的动力。
(2)海椰子浑身是宝,用途广泛,但在其他地区难以推广种植,请说明原因。
(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在中下游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南麓分布着尼泊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该区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80%以上人口以木材作燃料,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恒河平原人口密集,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广阔(采取水稻一小麦轮作制度),是印度主要经济区同时也是世界水资源形势最严峻的地区之一。恒河三角洲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下图为恒河平原范围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
(2)简述恒河平原采取水稻一小麦轮作制度的好处。
(3)请你为解决恒河平原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在中下游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南麓分布着尼泊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该区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80%以上人口以木材作燃料,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恒河平原人口密集,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广阔(采取水稻一小麦轮作制度),是印度主要经济区同时也是世界水资源形势最严峻的地区之一。恒河三角洲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下图为恒河平原范围图。

(1)分析恒河三角洲面积广大的原因。
(2)简述恒河平原采取水稻一小麦轮作制度的好处。
(3)请你为解决恒河平原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图示意世界甲、乙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小题1】图中甲、乙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小题2】下列关于甲区域所在大洲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甲、乙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光热;降水 | B.土壤;水源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A.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
B.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纳马夸兰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1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和某多肉植物示意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纳马夸兰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 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育种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质新品种;张掖所在地形单元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地,提供了全国70%的玉米种子。
(1)我国有多条地理界线经过乙所示山脉,请列举两条地理界线。
(2)甲河流流出山口后,径流量沿途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黄河乌海河段洪涝形成过程。
(4)分析张掖玉米制种的优势自然条件。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 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育种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质新品种;张掖所在地形单元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地,提供了全国70%的玉米种子。
(1)我国有多条地理界线经过乙所示山脉,请列举两条地理界线。
(2)甲河流流出山口后,径流量沿途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黄河乌海河段洪涝形成过程。
(4)分析张掖玉米制种的优势自然条件。
下图是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小题2】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小题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对沿线地区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A.灌溉条件较差 | B.日照时间太长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A.地面下沉 | B.土壤盐碱化 | C.湖泊面积增大 | D.湿地面积增加 |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贸易通道。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征对其河流特征的影响。
(2)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简述我国云南省地形特征对区域农业活动的主要影响。

(1)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征对其河流特征的影响。
(2)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简述我国云南省地形特征对区域农业活动的主要影响。
尼罗河上航行的船只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尼罗河下游船只航行的方向与天然的动力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埃及的农业集中地带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影响该长廊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1】尼罗河下游船只航行的方向与天然的动力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A.向北 西南季风 | B.向北 东南信风 |
C.向南 东南信风 | D.向南 东北信风 |
A.光照 | B.土壤 | C.水源 | D.热量 |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的绿洲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塔里木河是我国最 大的内流河。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多年统计,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流量 7-9 月最大,其原因为
【小题2】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小题3】塔里木盆地里分布的绿洲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小题1】据多年统计,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流量 7-9 月最大,其原因为
A.降水丰富,降水补给多 | B.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多 |
C.地下水多,补给水量大 | D.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 |
A.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 | B.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C.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 D.盆地地形,冬季气温较高 |
A.纬度地带分异 | B.干湿度地带分异 |
C.垂直分异 | D.地方性分异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塔里木河为时令河的原因。
(3)评价新疆阿克苏种植“冰糖心”苹果的气候条件。
(4)指出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目前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
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水量不足150mm。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因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紧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它多次在全国苹果评比中获金奖。阿克苏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普通苹果9月下的至10月上旬采摘)。

(1)简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塔里木河为时令河的原因。
(3)评价新疆阿克苏种植“冰糖心”苹果的气候条件。
(4)指出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目前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