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解决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完善城市道路网
③提倡坐出租车
④加强城市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
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
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公共设施不齐全
B.城市人口和工厂过多
C.城市人口素质不高
D.大量使用冰箱排出废气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
A.林区B.牧区C.乡村D.城市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大城市郊区某村落3年内发展为城镇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村落发展后,当地居民某日发现一直在使用的这口老井水有异味,经卫生防疫站抽干井水消毒处理后,井水仍然有异味。这口井水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动物落入水井,腐烂所致
B.地表水漫涨,灌入水井
C.生活废水污染了地下水
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
【小题2】村落发展后,最有可能引发的问题有
A.山体破坏,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B.垃圾增多,无法处理,污染环境
C.路面封闭,容易发生“雨涝”
D.生活提高,生产发展,用电不足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请你结合材料帮助回答。

材料一 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


(1)比较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从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北京城市中心区易发生的灾害及成因。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


(3)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甲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4)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三 城市洪水除了造成内涝,还容易使水资源流失短缺,北京就是用水紧张的城市之一。2008年北京市总用水量中,地表水5.7亿m3(16%)、地下水23.4亿m3(66%)、再生水6.2亿m3(18%),再生水利用量首次超过地表水。

(5)读“1990~2005年北京市用水量(比例)变化情况图”(图乙),指出北京市1990年以来用水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并简析用水量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增多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