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北京所属的区域是(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A.城市人口比重、数量 | B.交通密度 | C.第三产业比重 | D.能源效率 |
①机械制造产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 ③文化创意产业 ④水果批发业 ⑤蔬菜零售业
A.①②⑤ | B.①④ | C.①⑤ | D.③④⑤ |
伦敦是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者,伦敦巴士开发了一个名为“倒计时”的服务,它提供伦敦市区19000个公交车站的即时车辆到达信息,乘客可通过网络、短信息和2500个站牌获得该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伦敦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为了( )
A.提升伦敦的城市等级 | B.扩大伦敦的城市规模 |
C.提高伦敦城市运行效率 | D.扩大伦敦的居住用地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北斗导航系统 | D.地理信息系统 |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承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傲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水。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某智慧城市程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程序最可能反映该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是
A.智慧管理 | B.智慧商业 | C.智慧医疗 | D.智慧交通 |
A.调整地城结构 | B.加速人口集聚 |
C.扩大空间规模 | D.提升服务质量 |
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2018 年,佛山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城市棕线” 概念,即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 不能他用。读2018年佛山市五区土地面积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佛山市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最直接目的是
A.提高城市化水平 | B.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
C.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 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
A.禅城区 | B.顺德区 | C.三水区 | D.高明区 |
A.工业 | B.农业 | C.房地产 | D.金融业 |
材料一:下图是巴西略图。

材料二:巴西属新兴工业国家,第三产业发达,人均工资水平较高,1960年将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1967年将位于亚马孙干流中游的马瑙斯辟为自由贸易区。
(1)说出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2)简析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
(3)指出R河流水利开发方向并说明理由。
(4)简述制约甲地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该地大规模种植水稻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 B.降水少 | C.人口密度大 | D.距海远 |
A.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B.有效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
C.防止泥水渗漏堵塞隧道 | D.保持山体生态系统完整 |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 现状 | 圈层增 长模式 | 双城增 长模式 | 新城增 长模式 |
市级 | 3.40 | 3.50 | 3.31 | 6.17 |
区级 | 1.86 | 1.95 | 1.84 | 1.87 |
综合 | 2.21 | 2.33 | 2.21 | 2.94 |

【小题1】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
A.现状 | B.圈层增长模式 |
C.双城增长模式 | D.新城增长模式 |
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
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
绿色发展是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在尊重、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环境的基础上,更多、更好、更节约、可持续地创造经济财富、增进社会福祉的发展模式。城镇化对我国绿色发展效率有重要的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2008、2011、2014年我国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8—2014年我国绿色发展效率
A.西部低水平的省份有所增加 | B.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
C.高水平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 | D.较高水平的省份数量持续增加 |
A.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和索取被科技创新需求所取代 |
B.处于工业化中期,以重工业为主,生产效率低 |
C.已经完成了在集约型模式下经济高质量的增长 |
D.工业化起步晚,生产效率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
A.先抑制后促进 | B.先促进后抑止 | C.持续促进 | D.持续抑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