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剧发展时期,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为承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不彻底现象,表现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进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甚至出现“空城”等一系列问题。下图示意南昌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4-2010年,南昌市城镇化的总体特征是()
【小题2】南昌市最可能出现“空城”风险的时间是()
【小题3】南昌市为提升城镇化质量,可以()

【小题1】2004-2010年,南昌市城镇化的总体特征是()
A.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 B.人口城镇化快于土地城镇化 |
C.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 D.人口与土地相互依赖程度逐年降低 |
A.2007年 | B.2008年 | C.2009年 | D.2010年 |
A.提高人口城镇化的户籍门槛 | B.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
C.调整用地结构,注重均衡发展 | D.降低城市产业集聚 |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小题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小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
B.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C.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
A.M、P、N | B.M、N、P | C.M、M、N | D.P、P、N |
A.交通 | B.政策 | C.市场 | D.生活习惯 |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 )
【小题2】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小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A.人口增长过快 | B.区位选择变化 |
C.职业收入差异 | D.产业结构升级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小题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
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
C.属发达国家 |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髙 |
A.技术导向型产业 | B.资源导向型产业 |
C.能源导向型产业 | D.现代服务业 |
下左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下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
【小题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
【小题3】右图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

【小题1】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
A.防止人为践踏 | B.美化城市环境 | C.阻挡雨水杂物 | D.减少建设成本 |
A.热岛问题 | B.内涝问题 | C.拥堵问题 | D.大气污染问题 |
A.高雄市 | B.重庆市 | C.北京市 | D.乌鲁木齐市 |
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 ____,判断理由是 。
(2)四个地区中,工业相对发达的是_______和_______,判断理由是 。
(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 。
地区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A | 5408.8 | 1.6 | 47.4 | 51.0 | 40627 |
B | 11674.4 | 8.8 | 50.2 | 41.0 | 14908 |
C | 4340.9 | 19.5 | 40.0 | 40.5 | 6565 |
D | 1180.0 | 23.8 | 40.2 | 36.0 | 3140 |
(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 ____,判断理由是 。
(2)四个地区中,工业相对发达的是_______和_______,判断理由是 。
(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 。
如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① 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小题2】该城区工业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企业竞争激烈

【小题1】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① 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对比上海与北京两地GDP变化,推测随着进入高效益综合阶段,下列要素越发重要的有

①自然资源 ②文化政治 ③金融贸易 ④海港位置 ⑤科技信息

①自然资源 ②文化政治 ③金融贸易 ④海港位置 ⑤科技信息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2015年2月2日是第19个世界温地日,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出现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的局面,下图为某城市湿地破坏前后的气温和河流流量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该地区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小题2】下列日期中,日出方位最有可能与世界湿地日相同的是( )

【小题1】表示该地区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A.4月8日左右 | B.6月10日左右 |
C.8月5日左右 | D.11月10日左右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及“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与“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
B.排水设施过多,使绿化面积大大减少 |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
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
A.两个模式都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 |
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气降水 |
C.下雨时,后者的地表径流量更少 |
D.后者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