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将构建多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道。风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有(  )
A.提高城市化水平B.降低中心地区地价
C.减轻城区大气污染D.提高人口自然增长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三个国家城市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21世纪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小题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可能带来的主要变化是
A.英国:城市环境质量将会恶化B.美国: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C.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快于东部D.中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82 年,欧洲的列奥·范登贝格首次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区相较于郊区,有着相对有利的人口发展条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上图来看,甲、乙、丙三地的城市化率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甲>乙D.乙>甲>丙
【小题2】据图推断,三地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大致为(    )
A.甲—郊区化,乙—城市化,丙—郊区化
B.甲—逆城市化,乙—再城市化,丙—郊区化
C.甲—再城市化,乙—逆城市化,丙—城市化
D.甲—城市化,乙—郊区化,丙—逆城市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国际社会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提出的现代城市化新概念,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方面,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据图甲,归纳我国195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据图甲和图乙,比较中国和英国2005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3)据图丙和图丁,比较发达国家和中国195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差异。
(4)归纳分析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一产业的发展?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某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拥堵所花的时间与人们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之比称为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A.重庆B.西安C.南京D.成都
【小题2】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①机动车数量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经常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表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除传统的城市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下表为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影响因子表。下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影响因子

意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市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市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市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情况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沿海省(区、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市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市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国许多城市便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本应承担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却出现积水回流,从管道口喷涌而出。2015年有154个城市因暴雨洪水发生内涝受淹,直接经济损失达81亿元人民币。

下图是不同性质的地面对降雨的影响效果。


材料二: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大力推进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镇江、嘉兴、厦门、济南、武汉、南宁、重庆等16个城市入选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下图是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示意图。


海绵城市以低影响开发为指导思想,通过改造,发挥城市“灰色”排水管网等设施的功能,同时结合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的道路广场、原有河湖、湿地、草坪、沟渠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解决城市内涝及蓄水等问题。

(1)海绵城市需要大力建设、保护城市的“海绵体”,例举城市“海绵体”具体包括哪些事物。
(2)简要归纳我国积极申请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其地域分布有何特点?并分析这些城市申请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自然原因。
(3)结合水循环的知识,比较分析普通城市与海绵城市,为何在遇到暴雨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4)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还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

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30.09
52.57
3.01%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km2)
25 973
45 565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小题1】2002~2012年间(  )
A.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慢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小题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江苏省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①骑单车慢行
②经营手工业作坊
③去速食店就餐
④建大型游乐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小题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①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②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③从水田农业到商品化混合农业
④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