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是指长时间无人居住和打理的闲置房屋。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现在,即便在东京等大城市,空屋也越来越多。2013年,日本境内“空屋”达820万所。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空屋银行”政策,以低价甚至免费形式鼓励人们入住乡镇空置房屋,但限定单身者年龄须在40岁以下或有家庭的人士须至少有一名18岁以下的成员方可申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本国人口迁往国外 | B.人口死亡率升高 |
C.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 D.城市化水平提高 |
A.就业率 | B.老龄化 | C.房价 | D.环境 |
A.控制逆城市化规模 | B.限制乡镇人口数量 |
C.保证迁入人口素质 | D.保障乡镇持续繁荣 |


(1)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分析第一二代卫星城空间布局的特点。
(2)简述第三四代卫星城的形成对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3)依据图表资料,试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城镇空间演化等方面阐述城市化的内涵。

【小题1】首都北京经济圈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落后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因经济发达,治理污染经费足,甲城环境质量最好 |
B.因人口众多,乙城服务业在四个城市中优势最明显 |
C.因交通便利,人口向丙城集聚,丙人力资源最丰富 |
D.因环境优美,丁城是分散北京批发物流最合适城市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
B.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
C.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
D.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地形平坦 | B.水源充足 |
C.陆路交通方便 | D.水陆交通枢纽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 D.耕地越来越少, 粮食产量下降 |

(1)根据“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概述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解释1990—2000年上海城市化发展过程。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对冲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下图示意某地区“合村并居”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A.服务种类 | B.服务等级 |
C.用地规模 | D.人口流动 |
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 | B.降低人口密度 |
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 D.促进乡村竞争 |
表1 嘉定区和上海市三大产业比重表(%)
| 2013年 | 2013年 | 2008年 |
上海市 | 嘉定区 | 嘉定区 | |
第一产业 | 0.6 | 0.4 | 0.5 |
第二产业 | 37.2 | 61 | 67.7 |
第三产业 | 62.2 | 38.6 | 31.8 |

嘉定区2008-2013年城镇化水平(数据:嘉定统计局网站)
表2 22013年嘉定区产业结构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国际标准对比
按人均GDP划分 | 中等收入水平国家 | 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 | 发达国家 | 嘉定 | |
平均值(美元) | 2390 | 4260 | 24930 | 11102 | |
GDP增加值构成(%) | 第一产业 | 11 | 9 | 2 | 0.4 |
第二产业 | 35 | 37 | 32 | 61 | |
第三产业 | 52 | 53 | 66 | 38.6 | |
从业人员构成(%) | 第一产业 | 44 | 30 | 6 | 0.01 |
第二产业 | 22 | 28 | 38 | 77.28 | |
第三产业 | 34 | 42 | 56 | 22.71 |
(注:此表略有删节)
(1)归纳2013年嘉定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2)分析嘉定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对嘉定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3)上海各郊区中,嘉定区第二产业结构比重最高,特别是汽车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5%。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嘉定汽车产业高度集聚对嘉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有人建议,嘉定区应该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依据表中资料,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下图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南京市江北新区位置图。江北新区将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江北新区相对于南京主城区的突出优势是
A.发展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 |
B.对外联系道路多,辐射能力强 |
C.人口数量少,交通拥堵不严重 |
D.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
A.降低南京市主城区的房价 |
B.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 |
C.解决南京主城区的交通拥堵 |
D.提升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