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镇风频图及工业规划示意图,水泥厂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造纸厂和印染厂有水污染,石化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仓储物流中心 | B.高档住宅小区 |
C.中心商务区 | D.休闲度假村 |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小题2】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4】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 B.④② | C.③① | D.③④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②①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1年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小题2】从1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小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总人口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水平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小题2】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水平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
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产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 |
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
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 |
下图是我国某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地风的风向最可能是( )
【小题2】造成市中心N处“最热”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道路以混凝土、柏油路面为主,热容量小②建筑群越密集③车流量大④植被覆盖率高

【小题1】A地风的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①城市道路以混凝土、柏油路面为主,热容量小②建筑群越密集③车流量大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 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
(2)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 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影响。
(2)该城市重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 )
【小题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小题1】该国( )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
B.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
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
A.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 | B.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C.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 D.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市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以上农业区应布局在图中的(填序号):B为 , C为 其中布局蔬菜园艺区的理由是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图中河流下游沿岸的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有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3)该市郊区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有: ;
社会经济条件有: 。

(1)若该市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以上农业区应布局在图中的(填序号):B为 , C为 其中布局蔬菜园艺区的理由是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图中河流下游沿岸的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有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3)该市郊区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有: ;
社会经济条件有: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相关数据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
对气温的影响: ;
对地下水的影响: ;
对生物的影响: ;
对交通的影响: ;
对环境的影响: 。
(2)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1)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
对气温的影响: ;
对地下水的影响: ;
对生物的影响: ;
对交通的影响: ;
对环境的影响: 。
(2)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城市建筑和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我国某城市1992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完成系列各题:

【小题1】表中数据可以直接反映该市
【小题2】近二十年来,导致该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表中数据可以直接反映该市
A.功能用地类型增加 | B.小城市变为特大城市 |
C.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 D.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A.交通条件的改善 | B.城建技术的提高 |
C.居民收入的增长 | D.土地成本的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