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水平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产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
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5-11 12:5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同类题2
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5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
(1)简述从1906—1990年,该市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
(2)简述从1990—2015年,该城市用地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3)该市中心工业区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小题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同类题4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料。
材料二 下表示意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
材料三 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
A.京津冀
B.沪苏
C.浙江
D.广东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评价巴西的城市化特点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点及原因。
同类题5
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
(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