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下图为“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图中显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 、 、 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 。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API(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世界原料药产能正逐渐从欧美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目前印度是全球的API强国,来来1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API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全球API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 B.原料更加广泛 |
C.老龄化趋势加快 | D.医药市场日趋规范 |
A.人力成本更低 | B.语言、法规体系较易对接国际客户 |
C.技术水平更高 | D.原材料更加丰富,尤其是发酵类产品 |

【小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 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
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 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a和图b分别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在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1-2016年,造成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
A.受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率提高 | B.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 |
C.受周期性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 | D.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
A.需求规模减小 | B.受教育水平下降 | C.短缺情况加剧 | D.抚养比显著下降 |
A.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 B.中部落户政策放松 |
C.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 D.东北人口迁入中部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鼓励生育 |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
C.以税养老 |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 B.老龄化加剧 |
C.平均年龄减小 | D.劳动力增多 |
A.自然增长 | B.医疗水平 |
C.机械增长 | D.生育观念 |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哪些人在迁移?他们要去哪里?2014年年初,网络媒体发布了2013年全国人口迁移图,从大数据下看到了全国人口迁移情况。
材料二 图甲为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图,图乙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流向。


(1)描述图甲中显示的人口迁移特征。
(2)说出图乙中云南省人口迁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与80、90后相比,70后人口迁移较少的原因。

【小题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人口减少 | B.政策改变 |
C.劳动力增加 | D.科技进步 |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2010年以来,我国的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 | 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 |
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 | 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 |
A.劳动力数量减少 | B.人口死亡率上升 |
C.孤儿的数量增加 | D.加快老龄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