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是反映各省区和直辖市发展基础、成熟度和活跃度的指标,可以反映省市发展的潜力。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常住人口在8000万以上的省区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B.京、津、沪、辽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疏散导致人口减少 |
C.沿海省区的城镇化率总体上高于内陆省区 |
D.城镇化率、常住人口、近一年的人口增量之间无相关性 |
A.广东经济增量大,所以人口增量大 |
B.广东常住人口多,所以自然增长率高 |
C.西藏面积大,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
D.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城镇化率低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 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
C.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 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上材料表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小题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小题1】以上材料表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A.临界性质![]() | B.警戒性![]() | C.相对性![]() | D.有限性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带依次表示我国
【小题2】乙地带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结构(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丙地带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份额最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②总人口数量最多③城市化水平最高④外来老年人口最多

【小题1】甲、乙、丙三地带依次表示我国
A.东部、中部、西部 | B.中部、西部、东部 |
C.中部、东部、西部 | D.东部、西部、中部 |
A.出生率低 | B.死亡率高 | C.自然增长率低 | D.劳动力外迁 |
①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②总人口数量最多③城市化水平最高④外来老年人口最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我国A市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小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
C.人口的迁入,不会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
D.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半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与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安排密切相关。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导致半城市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落后的户籍制度 | B.城市生活成本高 |
C.城市住房过度紧张 | D.城市人口数量过多 |
A.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 | B.中西部地区无城乡差别 |
C.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 | D.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 |
下图是1960-2015年我国儿童(0-14岁)数量及占比变化图。完成问题。

下列时段,有关我国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时段,有关我国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1965-1970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容量减小 |
B.1975-1980年儿童比重下降,总人口减少 |
C.1990-1995年儿童比重下降,劳动力增加 |
D.2010-2015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增速提升 |
2017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深圳排名第一。2011-2014年深圳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为117:100(性别比),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而全国0~14岁性别比为118:100,下图为深圳人口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对深圳外来人口地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
B.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
C.深圳对东部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强,可以推测,广州也是深圳主要人口迁出区 |
D.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
A.为调节性别结构平衡,深圳政府应增强第二产业中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 |
B.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少于女性 |
C.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 |
D.深圳本地人口性别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人口性别结构合理 |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 --100)。下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下左图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下右图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A.高原 | B.山地 | C.丘陵 | D.平原 |
A.地势起伏大 | B.水资源短缺 | C.石漠化严重 | D.冻土广布 |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小题1】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2】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 |
B.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
C.调节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
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
A.国家政策 | B.生育能力 |
C.经济水平 | D.文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