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中等城市1~31年人口变化率图(注: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数)。完成下列问题。
A.总量逐年增长 |
B.90年代前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
C.2005年后总人口有所减少 |
D.人口机械增长率持续增长 |
A.1980年后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
B.1980年以来,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
C.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逐年增快 |
D.2005年后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
国内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认为是“收缩型城市”,下图为我国东北“钢都”鞍山市2011年和2018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状况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期,鞍山市
①处于逆城市化阶段②人口合理容量变大③人口的老龄化加剧④就业机会明显减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产业结构较单一②铁矿资源趋于枯竭③人口出生率下降④港澳城市吸引增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格,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小题2】下列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小题3】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小题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小题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 B.美国 | C.埃及 | D.印度 |
A.美国 | B.荷兰 | C.孟加拉国 | D.加拿大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
A.日本、埃及 | B.中国、印度 |
C.美国、加拿大 | D.孟加拉国、美国 |
下面左图为某国的甲地区“2013年人口年龄构成”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小题2】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小题3】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 | B.该地服役军人多 |
C.该地女性人口出生率低且大量迁出 | D.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 |
A.现代科技 | B.劳动力 | C.交通 | D.市场 |
人口金字塔图承载着许多人口信息。下图为“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小题2】该国0-4岁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小题3】近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高 |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D.出生人口性别比高 |
A.年龄结构 | B.性别结构 |
C.生态环境 | D.移民因素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题。

【小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小题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小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小题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读“中国工作年龄人口(14~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小题2】1980至2015年工作年龄人口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小题1】③~④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 | B.就业率下降 |
C.人口老龄化上升 | D.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
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②就业压力减小
③人口总量进入高峰期
④城市化的速度减缓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2011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统计图沪、京、苏、藏、宁五省区2011年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小题3】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人口总数(万人) | 出生率(‰) | 自然增长率(‰) |
沪 | 2303 | 7.05 | 1.98 |
京 | 1962 | 7.48 | 3.07 |
苏 | 7869 | 9.73 | 2.85 |
藏 | 301 | 15.8 | 10.25 |
宁 | 633 | 14.14 | 9.04 |
【小题1】根据统计图沪、京、苏、藏、宁五省区2011年人口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低 |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
A.性别比例 | B.文化教育 |
C.人口年龄结构 | D.经济发展水平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关于两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适合甲国人口问题解决的措施是
①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④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小题1】读图,关于两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小于乙国 |
B.目前乙国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C.乙国人口的社会赡养费用大大增加 |
D.2010年以后甲国人口可能出现严重老龄化 |
①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控制人口出生率
③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④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