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关人口知识,回答2题
【小题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小题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小题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 B.③>①>②>④ |
C.④>③>②>① | D.④>①>②>③ |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
读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表,回答下题。

【小题1】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
【小题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小题1】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
A.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上升 | B.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 |
C.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
读某城市A~E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A—E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人口总数下降最大的是 ▲ ;该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表明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 ▲ 阶段,造成这种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 。
(2)从自然增长率看该城市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 模式,说说影响其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原因。(两条以上)
▲
▲ 。
(3)A在该城功能是 ▲ 区,图中1、2、3、4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 曲线。
(注: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 |
(注: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 |

(1)在A—E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人口总数下降最大的是 ▲ ;该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表明该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 ▲ 阶段,造成这种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 。
(2)从自然增长率看该城市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 模式,说说影响其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原因。(两条以上)
▲
▲ 。
(3)A在该城功能是 ▲ 区,图中1、2、3、4四条曲线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 曲线。

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
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相关示意”图,回答

【小题1】下列四国中,与图中乙国相符的是
【小题2】乙国最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小题3】图中箭头最有可能表示

【小题1】下列四国中,与图中乙国相符的是
A.中国 | B.印度 | C.美国 | D.日本 |
A.人口增长过快 | B.老龄化明显 | C.青少年比例过大 | D.出生率过高 |
A.人口迁移方向 | 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 |
C.农产品输出方向 | D.能源输出方向 |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据表分析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
国家 | 巴基斯坦 | 尼泊尔 | 韩国 | 泰国 | 肯尼亚 | 哥伦比亚 | 菲律宾 | 委内瑞拉 |
指数 | 4.9 | 4.0 | 3.3 | 1.4 | 1.1 | 1.0 | 0.9 | 0.9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材料二:见下图。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 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
(2)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___阶段,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
(3) 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________、人口素质________、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 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
材料二:见下图。

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1) 在各大洲中,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__。
(2)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第________阶段,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
(3) 从人口方面看,我国存在人口数量________、人口素质________、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