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A、B表示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国 。B国 。
(2)上述两国人口问题对两国产生的影响分别是(分别答两点):
A国 , ;
B国 ,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国 ;
B国 。

(1)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国 。B国 。
(2)上述两国人口问题对两国产生的影响分别是(分别答两点):
A国 , ;
B国 ,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国 ;
B国 。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面积之比)和人口生理密度(即一个地区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个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四个国家中粮食问题最突出的是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 313 | 129 | 70 | 3 |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 559 | 934 | 3 503 | 35 |
【小题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个国家耕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 B.乙<甲<丙<丁 |
C.丙>乙>丁>甲 | D.丙<丁<乙<甲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2000~2010年唐山市和苏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两市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造成两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关于两市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少儿人口比例显著上升 |
B.2010年40~49岁人口数唐山市比苏州多 |
C.唐山市人口规模增幅较苏州市大 |
D.苏州市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 |
A.唐山市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
B.苏州市就业机会多,吸引年轻人迁入 |
C.唐山市人口死亡率高 |
D.苏州市人口寿命长,老年人口多 |
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人口的比例。由图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未来我国劳动就业人口中接受过


A.中等教育的人口可能不足 |
B.中等教育的人口可能过剩 |
C.高等教育的人口可能不足 |
D.高等教育的人口可能过剩 |
有关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依据我国国情,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实行计划生育 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0亿人之内 | B.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其环境人口容量 |
C.10亿人之内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 D.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实行计划生育 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④⑤⑥ | D.②④⑥ |
下图为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Y轴箭头指向表示数值增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则
【小题2】若Y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且该国城市发展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则

【小题1】若Y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则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最低 | B.②阶段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 |
C.②阶段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D.③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A.①阶段城镇数量多,规模大 | B.②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C.③阶段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 D.③阶段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
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迁移 | B.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 D.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