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口迁移年龄模式。他定义的迁移率是离开某地的迁移人口占该地同期具有迁移风险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即迁移率就是迁出率。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人数相当
B.中国年轻人的迁移与经济因素有关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高的原因与落叶归根的文化传统有关
D.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低主要因为气候原因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与20世纪50年与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强
C.资源缺乏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9%,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因此,解决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安徽省亳州市下辖三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一区(谯城区),全市人口约530万,市区人口30多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20~140万,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原因B.经济原因C.城市化和国土开发D.军事原因
【小题2】亳州市区人口达30多万,按照城市等级划分,亳州市应该属于(    )
A.小城市B.大城市C.中等城市D.特大城市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建国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解放初期,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①投资创业,充满商机;
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
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
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
⑤环境优美,适宜养老。
A.①④B.①③C.②⑤D.④⑤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中部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横坐标为百分比,纵传标为年龄),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增加C.留守儿童较多D.性别比例失调
【小题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高B.劳动力外迁较多
C.农村就业率较高D.工业化进程迅速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鬼城”原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出现了许多高标准建设的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的城市新区,夜晚漆黑一片,也被称为“鬼城”。图4为2014年中国前50个“鬼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4年我国“鬼城”的分布特点是
①主要在沿海经济发达区  ②主要在东部季风区
③内陆、高原地区较少   ④西南、青藏地区较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图中“鬼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盲目的城市扩张②气候变干,城市被废弃③资源枯竭,工业生产凋敝④过度的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3】目前,我国东北三省“鬼城”问题比较突出的根源在于
A.传统产业衰退,人口外迁B.气候严寒,人口向温暖地带迁移
C.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被迫外流D.逆城市化明显,城市中心成“鬼城”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
B.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区
C.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有所减少
【小题2】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气候差异
B.环境质量的改变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调整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