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材料可知()
【小题2】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小题1】据材料可知()
A.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 B.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C.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 D.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 |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
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 B.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
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下图为我国人口性别比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我国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
【小题2】“全面二孩”的实施孕婴童产业短期收益最明显是()

【小题1】我国出台“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
A.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 |
B.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
C.缓解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 |
D.坚持计划生育,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
A.相关食品 | B.教育 | C.交通 | D.建筑 |
2014年3月6日,全国已有浙江、江西、安徽、北京等八个省份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因为( )
【小题2】实施“单独二胎”的省区,下列指标近几年内变化不明显的是( )
【小题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因为( )
A.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增多 |
B.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
C.经济增长快,环境承载力提高 |
D.人口出现负增长,总人口下降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 B.人口老龄化速度 |
C.劳动力的规模 | D.劳动力的职业构成 |
读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回答下题。

【小题1】由图推测()
【小题2】关于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由图推测()
A.2000年浙江开始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 |
B.流入浙江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生态环境的改善 |
C.流入的人口可能主要来自于天津、江西和安徽 |
D.流出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 |
A.促进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 | B.造成当地青年男女婚配困难 |
C.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 D.给浙江省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 |
依据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完成问题。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
【小题2】连续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说明我国
【小题3】为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就业压力
③增加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小题1】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
A.青壮年人口 | B.老龄人口 |
C.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 D.城镇人口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 B.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衡 |
C.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减轻 |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就业压力
③增加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沪宁杭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相结合的现代化高速交通网,深刻影响长三角人们的置业、工作和生活方式,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南京、杭州的大学毕业生到上海参加招聘会,选择沪宁杭“城际化铁路”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
【小题2】沪宁杭地区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会使该地区
【小题1】南京、杭州的大学毕业生到上海参加招聘会,选择沪宁杭“城际化铁路”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
A.不受天气影响 | B.降低运费 | C.机动性好 | D.节省时间 |
A.逆城市化加速 | B.人口迁移频率下降 |
C.区域内差异增大 | D.人口流动量增大 |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1998---2008年人口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图示时期内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该地人口数量变化产生的人口问题是()

【小题1】图示时期内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人口迁入量逐年递减 |
C.人口迁出量不断增加 |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
A.环境问题严重 |
B.人口老龄化问题 |
C.劳动力短缺问题 |
D.住房紧张问题 |
读左下的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右上图中能表示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的是()
【小题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婴儿的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原因是()
①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③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④社会抚养成本较高

【小题1】右上图中能表示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④→③ |
①处于旺盛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③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④社会抚养成本较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与四川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有何不同,分析广东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2)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交通 C.市场 D.土壤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329.10 | 106.98 | 22.65 | 69.90 | 7.45 | 26.69 |
2010年 | 8041.82 | 103.14 | 16.97 | 72.08 | 10.95 | 40.18 |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642 | 103.82 | 24.18 | 69.82 | 6.1 | 55.02 |
2010年 | 10430 | 109.00 | 16.9 | 76.4 | 6.8 | 66.2 |
材料二、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 玉米 | 蔬菜 | 苹果 | 乳、肉、蛋 |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5 | 30 | 15 | 50 |
A.劳动力 B.交通 C.市场 D.土壤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小题2】若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那么造成上世纪末该地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加工业,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
B.不同性别残疾率不同造成的 |
C.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
D.当地民俗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