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山西省有“表里山河”的雅称,即里里外外都是大山大河,地形险要而复杂。全省山区、丘陵地形占据绝对比重。境内河流众多,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幅散,汇入黄河与海河,沟壑纵横,水系发育。山西省下辖11个地市,省会太原地处汾河谷地,人口442万,为全省的中心城市。图1为山西省略图。

材料二:山西煤炭资源遍及全省,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并高度依赖煤炭的工业结构。现今山西政府大力发展制造业,2019年上半年山西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超过煤炭工业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山西省在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持续实行“减、优、绿”的策略:坚定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先进技术、走绿色低碳清洁高效之路。全省力争三年内,实现工业内部制造业与煤炭业比重的“历史性反转”。

(1)清朝中期山西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导致大量农民被迫外迁,向西北进入蒙古草原,即“走西口”事件。“走西口”的历史背景中存在着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请将图2右侧合适的语句序号填入图2的方框中。a ;b ;c ;d
(2)简析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3)图中虚线表示我国的 工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说明该工程可能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山西省工业结构中“历史性反转”的积极意义。
塔拉滩地区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周围以戈壁为主。塔拉光伏电站与建成多年的龙羊峡水电站共同组成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图1为水光互补电站示意图,图2为某日水光电站的发电功率与总功率曲线(虚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下对水光互补运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为水电站的运行曲线 |
B.曲线②为光伏电站的运行曲线 |
C.水电站主动减少发电,配合光电,以确保更稳定地输出电量 |
D.光照时段与阴雨时段相互补充,可以使水光电站全天候发电 |
A.地理位置偏僻,食物补给困难 | B.杂草生长较快,影响光伏发电 |
C.沙丘风沙肆虐,工程建设不易 | D.光伏收益不高,增加牧业补贴 |

(1)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2)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磁化率是反映气候温湿与干冷变化的良好指标;若气候干冷则不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磁化率较低。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磁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近1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相对温湿的时期是距今
A.2万年左右 | B.5.5万年左右 |
C.6.5万年左右 | D.11万年左右 |
A.我国北方暖冬现象增多 |
B.甘蔗种植区的北界北移 |
C.黄河的结冰期逐年变长 |
D.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减弱 |

【小题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 | B.暖干 | C.冷湿 | D.冷干 |
A.全球自然带北移 | 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
C.全球海岸线变短 |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

【小题1】与我国山西省相比,德国鲁尔区
A.水源更加短缺 | B.煤田分布更分散 |
C.气候更干旱 | D.水运交通更便利 |
A.大力修建运河,提高运输能力 |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经济 |
C.加大地下水回灌,减缓地面沉降 | D.植树造林,严禁发展高耗能产业 |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

下列有关我国1951-201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各地增温的速率、幅度有大有小 | B.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值可达0.8 ℃ |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0 ℃ |
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A.降水增多 |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
C.全球气候变暖 |
D.湖泊下陷 |